首页 理论教育 降水时间分布变化大的原因分析

降水时间分布变化大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降水量超过50mm的暴雨日,90%以上发生在仲夏至初秋之间。降水不仅集中,而且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3%;春季约占15%~20%;秋季稍多,约占20%~30%。全省1956~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508.8mm,1956~1979年平均降水量为531.2mm,1980~2000年平均为483.2mm,2001~2006年平均499.1mm。从1995~2006年分析,2003年661.2mm,而1997年仅334mm,相差327.2mm。由于各地区同丰、同枯,给区域水资源调配带来了极大困难。

降水时间分布变化大的原因分析

(1)年内变化。山西省降水年、季分布极不均匀,高度集中于6~8月,而越向北集中程度越高,6~8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50%~65%,甚至更多。而且,降水量超过50mm的暴雨日,90%以上发生在仲夏至初秋之间。降水不仅集中,而且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3%;春季约占15%~20%;秋季稍多,约占20%~30%。

(2)年际变化。全省1956~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508.8mm,1956~1979年平均降水量为531.2mm,1980~2000年平均为483.2mm,2001~2006年平均499.1mm。从1995~2006年分析,2003年661.2mm,而1997年仅334mm,相差327.2mm。具体到市县级相差也很大,以太原市为例,在1950~1989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9.5mm,多雨的1969年为749.1mm,少雨的1972年仅有216.1mm,两者相差竟然高达533mm。(www.xing528.com)

(3)丰枯变化。山西降水具有同丰、同枯的同频特点。根据全省气象整编资料(1956~2006年)分析:1956~1979年偏丰4.4%,1980~2000年偏枯5%,2000~2006年与平均降水量接近。1956~1979年,1964年为丰水年,1971年为枯水年;1980~2006年,2003年为丰水年,1997年为枯水年。由于各地区同丰、同枯,给区域水资源调配带来了极大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