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供水量的趋势分析

水资源供水量的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态势分析表明:①地表水利用态势,地表水资源供水量与序列年限满足对数递减关系,S=-5.0929ln+35.416,据此可以推断,2010年的地表水资源的供水量为21.35亿m3,2015年为19.09亿m3,2020年为18.70亿m3。②地下水资源供水量与序列年限满足线性增长关系G=0.6087x+23.492。据此预测,2010年的地下水资源的供水量为38.82亿m3,2015年为40.01亿m3,2020年为41.63亿m3。

水资源供水量的趋势分析

在收集了山西省各地区的水资源、植被、土地利用、森林资源和水土保持等背景资料,并进行合理整理和筛选,在分析与预测全省水资源态势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态用水和生态需水概念,并分析界定了山西省生态用水的组成,以水系流域、水土流失类型、行政区划划分了三级生态区,并分析和统计了全省的基本背景值。以植物蒸散理论、水量平衡理论等为基本依据,试验研究了方山和隰县的植物蒸散计算模型,并确定植物耗水与需水系数,结合山西省在有关方面的研究,推算全省植物耗水与需水系数,采用小流域对比分析法确定了水土保持用水定额,计算全省各地市的生态用水,采用生态用水系数Cu和生态用水模数Mu的概念对生态用水现状进行分析,预测2010年和2015年的生态需水。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用水可持续性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采用水量支持度、水量利用调控度和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度作为支持层,筛选出了16项指标作为生态用水可持续性支持层的量化反映,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分析各地市的协调利用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1)水资源态势分析表明:①地表水利用态势(1979年为序列年的第一年),地表水资源供水量(S)与序列年限(x)满足对数递减关系,S=-5.0929ln(x)+35.416(R2=0.8059),据此可以推断,2010年的地表水资源的供水量为21.35亿m3,2015年为19.09亿m3,2020年为18.70亿m3。②地下水资源供水量(G)与序列年限(x)(1979年为序列第一年)满足线性增长关系G=0.6087x+23.492(R2=0.8891)。据此预测,2010年的地下水资源的供水量为38.82亿m3,2015年为40.01亿m3,2020年为41.63亿m3。③供水量与用水量预测表明:供水量持续平稳,用水量持续上升。

(2)生态用水、水资源与降水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现状降水水资源量为798.38亿m3,其中水资源量为93.94亿m3,生态用水资源为126.39亿m3(降水消耗性生态用水量为90.42亿m3,径流消耗性生态用水量为16.39亿m3),作物耗水量为173.79亿m3,无效蒸发量390.25亿m3。在加强水资源可利用率的前提下,加强生态建设,将无效蒸发转化为生态用水量的空间较大。但2010年和2015年后,生态用水量将增加至178.72亿m3、261.95亿m3,比现状分别增加41.40%和107.26%,地表径流将总体上有小幅下降,随着用水的增加,供水和用水矛盾将突显出来。(www.xing528.com)

(3)从生态用水状况的空间分布看:森林植被与河川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生态用水量的总量,海河流域生态用水系数和生态用水模数明显低于黄河流域,海河生态建设用水有相当空间;土石山区生态用水系数和生态用水模数最大,其植被覆盖率高,生态建设水平较高,发展余地小。按行政分区分析全省临汾、晋城、吕梁和太原的生态用水系数较大,生态用水模数较小,说明植被覆盖面积较高,但用于植被生态的水量少,晋城、临汾的生态用水模数最大,说明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用水开发潜力小。

(4)生态用水可持续性评价表明: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临汾市、运城市处于可协调利用或准可协调利用状态,晋中市处于准协调发展状态,太原市、阳泉市、朔州市、大同市、吕梁市协调利用程度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