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操作离心泵及液位单元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操作离心泵及液位单元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防止离心泵开动后贮水槽液位下降至零或溢出,首先手动操纵LIC的输出,使液位升至50%时投自动,实行无扰动切换。进行离心泵充水和排气操作。开启离心泵排气阀V5,直至排气口出现蓝色点,表示排气完成。离心泵叶轮松脱事故现象:离心泵流量、扬程和出口压力降为零,功率下降,贮水槽液位上升。

操作离心泵及液位单元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工艺流程

如图2-13所示,离心泵系统由一个贮水槽、一台主离心泵、一台备用离心泵、管线、调节器及阀门等组成。外界水源由调节阀V1控制进入贮水槽,其管线上有孔板流量计FI检测显示流量。调节器LIC控制水槽液位。离心泵的入口管线连接至水槽下部。管线上有手操器V2、旁路备用手操器V2B和离心泵入口压力表PI1。离心泵设有高点排气阀、低点排液阀及高低点连通管线上的连通阀。主离心泵电机开关是PK1,备用离心泵电机开关是PK2。离心泵电机功率N、总扬程H及效率M分别由数字显示。离心泵出口管线设有出口压力表PI2、止回阀、出口阀V3、出口流量调节器FIC。

图2-13 离心泵单元流程图

2.工作原理

离心泵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甩向叶轮外沿,高速流入泵壳,具有很高的动能,当液体到达蜗形通道后,其截面积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变成静压能,在静压能的作用下被送至所需的地方。当叶轮中心的流体被甩出后,泵壳吸入口形成了一定的真空,在压差的作用下,液体经吸入管吸入泵壳内,填补了被排出液体的位置。

3.离心泵的操作要点

离心泵的操作包括充液、排气、启动、运转、调节及停车等过程。

4.离心泵冷态开车步骤

(1)检查所有开关、手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调节器设置手动,输出为零。

(2)为了防止离心泵开动后贮水槽液位下降至零或溢出,首先手动操纵LIC的输出,使液位升至50%时投自动,实行无扰动切换。

(3)进行离心泵充水和排气操作。开启离心泵入口阀V2。开启离心泵排气阀V5,直至排气口出现蓝色点,表示排气完成。关闭阀门V5。

(4)在泵出口阀V3关闭后,开启离心泵电机开关PK1,低负荷启动电动机

(5)开启离心泵出口阀V3,此时泵输出流量为零。

(6)手动调整FIC的输出,使流量逐渐上升至6kg/s且稳定不变时投自动。

(7)当贮水槽入口流量FI与离心泵出口流量FIC达到动态平衡时,离心泵开车达到正常工况。

5.离心泵的停车操作

(1)将FIC置手动,将输出逐步降为零。

(2)关闭离心泵出口阀V3。

(3)将LIC置手动,将输出逐步降为零。

(4)关闭PK1。

(5)关闭离心泵进口阀V2。

(6)开启离心泵低点排液阀V7及高点排气阀V5,直至蓝色点消失,说明泵体中的水排干。最后关闭V7。(www.xing528.com)

6.事故设置及排除

(1)离心泵入口阀门堵塞

事故现象:离心泵输送流量降为零。离心泵功率降低。流量超下限报警。

排除方法:首先关闭出口阀V3,再开启旁路备用阀V2B,最后开启V3阀恢复正常运转。

(2)电机故障

事故现象:电机突然停转。离心泵流量、功率、扬程和出口压力均降为零。贮水槽液位上升。

排除方法:立即启动备用泵。首先关闭离心泵出口阀V3,停主泵电机开关PK1,开启备用电机开关PK2,最后开启泵出口阀V3。

(3)离心泵“气缚”故障

事故现象:离心泵几乎送不出液体,检测数据波动,流量超下限报警。

排除方法:及时关闭出口阀V3,关电机开关PK1,打开高点排气阀V5,直至蓝色点出现后,关闭阀门V5,然后按开车规程开车。

(4)离心泵叶轮松脱

事故现象:离心泵流量、扬程和出口压力降为零,功率下降,贮水槽液位上升。

排除方法:与电机故障相同,启动备用泵。

(5)FIC流量调节器故障

事故现象:FIC输出值大范围波动,导致各检测量波动。

排除方法:迅速将FIC调节器切换为手动,通过手动调整,使过程恢复正常。

7.思考题

(1)离心泵的主要构件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2)同一型号相同工厂制造的离心泵特性曲线完全一样吗?

(3)如何在仿真系统上测试离心泵特性曲线?

(4)何为离心泵气缚现象?如何克服?

(5)为什么离心泵开车前必须充液、排气?否则会出现什么后果?

(6)为什么离心泵开动和停止时都要在出口阀关闭的条件下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