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数据处理方法

高效数据处理方法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标定路段要求①按照IRI 值每段间距大于1.0 选择不少于4 段不同平整度水平的路段,且有足够加速或减速长度的路段。根据实际测试道路IRI 的分布情况,可以增加某些范围内的标定路段。⑤将各个路段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与颠簸累积值VBIV 绘制出曲线,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式所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应不小于0.99。

高效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试的颠簸累积值VBI,进行相关性试验得到换算公式,并以100 m为计算区间换算成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以m/km 计,保留2 位小数。

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值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的相关性试验过程如下:

1)IRI 值的确定

①以精密水准仪作为标准仪具,分别测量标定路段两个轮迹的纵断面高程,要求采样间隔为250 mm,高程测试精度为0.5 mm。 然后用IRI 标准计算程序对每个轮迹的纵断面测试值进行模型计算,得到该轮迹的IRI 值,两个轮迹IRI 值的平均值即为该路段的IRI 值。

②其他符合世界银行一类平整度测试标准的纵断面测试仪具也可以作为确定标定路段标准IRI 值的仪具。

2)标定路段要求

①按照IRI 值每段间距大于1.0 选择不少于4 段不同平整度水平的路段,且有足够加速或减速长度的路段。 根据实际测试道路IRI 的分布情况,可以增加某些范围内的标定路段。

②每路段长度不小于300 m。

③每一段内的平整度应均匀,包括路段前50 m 的引道。

④选择坡度变化较小的直线路段,路段交通量小,便于疏导。

⑤标定宜选择在车道的正常行驶轮迹上进行,明确标出标定路段的轮迹、起终点。(www.xing528.com)

3)标定过程

①选择坡度变化较小的平坦直线路段,长度不小于500 m,标出起终点和行驶轨迹。

②标定开始之前应让测试车以测试速度行驶5 ~10 km,按照规定的预热时间对测试系统进行预热。

③将测试车的前轮对准起点线,启动距离校准程序,然后令车辆沿着路段轨迹直线行驶,避免突然加速或减速,接近终点时,减速停车,确保测试车的前轮对准终点线,结束距离校准程序。 重复此过程,确保距离传感器脉冲当量的准确性,应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④令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按选定的测试速度测试每个标定路段的反应值,重复测试至少5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路段的反应值。

⑤将各个路段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与颠簸累积值VBIV 绘制出曲线,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式所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应不小于0.99。

式中 IRI——国际平整度指数,m/km;

VBIV——测试速度为V(km/h)时用颠簸累积仪测得的累积值VBI,cm/km;

a,b——回归系数

由于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值受测试速度等因素影响,因此测试系统的每一种实际采用的测试速度均应单独进行试验,建立相关性关系式。 试验过程及分析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存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