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使用心脏除颤仪的心肺复苏技术

使用心脏除颤仪的心肺复苏技术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用一台心脏除颤仪,以备进行心肺复苏时除颤。

使用心脏除颤仪的心肺复苏技术

1.心肺复苏术的概念

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指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现场实施的紧急徒手心脏胸外按压(人工循环)和人工呼吸技术,可以使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是最基础的生命支持。

由于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突然,而多数又发生在医院外,所以现场抢救常在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人员也大多是非医务人员,因此在复苏训练中,既需要认真学习操作方法,又需要反复进行实际操作,才能达到熟练、准确。

近年来,由各种原因发生的猝死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而心脏停搏的发病率非常高,日常疾病发作、溺水、触电、外伤、异物吸入、气体中毒、过敏等意外均可导致心脏骤停或窒息,并发生猝死。而心脏跳动停止者,只要抢救及时(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得法、有效,多数是可以救治的。

2.心肺复苏的关键时限

人体重要脏器对缺氧敏感的顺序为脑、心、肾、肝。复苏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否恢复有密切关系。

心跳、呼吸均停止则为临床死亡,否则还有抢救价值。心跳呼吸骤停后4min内,人体内储存的氧气尚能勉强维持大脑的需要;4~6min脑细胞有可能发生损伤,各器官还未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即在此时限之内,若救治及时,方法恰当,患者是可以救治的;6min后脑细胞及其他重要脏器肯定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缺氧性损伤,复苏机会变小。

因此,心肺复苏开始的越早,其成功率就越高,如表3-3-6所示。

表3-3-6 CPR的关键时限

事实上,由于致病原因的不同及个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各有差异,这一时限并非绝对,我国就曾有不少成功抢救心跳呼吸停止6min以上患者的实例,所以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者既要分秒必争,又切不可过分强调时限而轻易放弃抢救机会。

3.心肺复苏术的步骤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可归纳为“叫、叫、C-A-B”(非专业人士采用)。其中:

“叫”——呼叫患者,检查意识及心跳;

“叫”——大声呼救,启动急救系统;

“C”——Compressions,胸外心脏按压;

“A”——Airway,开放气道;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硫化氢中毒者禁用)。

(1)“叫”——呼叫患者

图3-3-5 检查意识

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救助者确认环境安全(硫化氢中毒应按照救护程序迅速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应立即检查患者的意识,如图3-3-5所示。在检查中,可以拍打其双肩,大声问“你还好吗?”如果患者有所应答但是已经受伤或需要救治,根据患者受伤的情况进行简单的紧急处置,再去拨打急救电话,然后重新检查患者的情况;如果患者无反应,表明患者的意识已经丧失,当发现患者没有意识时,应立即检查呼吸心跳,并在第一时间呼救,切勿惊慌失措,绝不可离开患者去求救,这样就延误了抢救时机,完成时间控制在10s内。

①患者体位

图3-3-6 翻动患者方法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头、颈、躯干无扭曲。如果没有意识的患者为俯卧位或侧卧位,应将其放置为仰卧。翻动患者时务使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止扭曲。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颈部,抢救者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如图3-3-6所示。

②检查呼吸

检查呼吸是否存在。首先观察病人胸、腹部,当有起伏时,则可肯定呼吸的存在。然而在呼吸微弱时,从裸露的胸部很难肯定,此时需用耳及面部侧贴于患者口及鼻孔前感知有无气体呼出,如图3-3-7所示,如确定无气体呼出或呼出微弱时,表示呼吸已停止。

③检查心跳

成人通常采用触摸颈动脉的方法,左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横放颈部中央(男性可触及喉结),向抢救者一侧旁开2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向气管一侧轻按滑动2~3cm),时间<10s。因颈动脉是大动脉又靠近心脏,最易反映心脏搏动情况而且便于触摸,易学会易掌握。如图3-3-8所示。

图3-3-7 检查呼吸

图3-3-8 判断有无心跳

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轻——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压迫颈动脉影响头部供血(如有心跳者)、影响感知、压迫气道影响通气,故要轻轻触摸;

单——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免造成头部血流中断。

准——避免两种错误:一是患者有脉搏,因触摸位置判断不准确或感知有误,将患者误判无脉搏。二是患者无脉搏,检查者将自己手指的脉搏误认为患者脉搏。

合——综合判断。结合意识、呼吸、瞳孔、面色等。如无意识、面色苍白或紫绀,再结合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即可判定心跳停止。

婴儿颈部短加上肥胖不易触及颈动脉搏动,可触及肱动脉(腋下附近胳膊内侧)。方法是将上臂外展,拇指置上臂外侧,食指和中指置于上臂内侧中部。

(2)“叫”——大声呼救

当救助者发现没有意识的患者时,应立即大声呼叫“来人啊!救命啊!打120!叫救护车!”尽可能争取到更多人的帮助,如图3-3-9所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用一台心脏除颤仪,以备进行心肺复苏时除颤。

图3-3-9 大声呼救

图3-3-10 确定按压部位

(3)“C”——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闭胸心脏按压、人工循环)是指通过人力在胸腔上施压,可以驱使血液流出胸腔,含氧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注入动脉供给全身重要器官来维持其功能,尤其是脑功能。在进行人工循环之前,必须确定病人已无心跳。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要求:

①按压部位(定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处。病人处于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抢救者位于病人一侧。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沿病人肋骨下缘上滑至两侧肋骨交叉处的切迹。以切迹为标志,然后将食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的上方,另一手的掌根紧贴食指上方按压在胸骨上。如图3-3-10所示。

②按压手势:按压胸骨上的手不动,将定位的手抬起,用掌根重叠放在另一手的掌背,手指交叉扣抓住下面的手掌,下面手的手指伸直、翘起离开胸壁。这样只使掌根紧压在胸骨上。如图3-3-11所示。

③按压姿势:抢救者跪于患者一侧,抢救者双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能弯曲,双肩部位于病人胸部正上方,身体向前倾,利用身体的体重和肩、臂肌肉的力量,垂直下压胸骨5~6cm。按压时肘部弯曲或两手掌交叉放置都是错误的。如图3-3-12、图3-3-13所示。

图3-3-11 按压手势

图3-3-12 两手掌交叉放置

图3-3-13 肘部弯曲

④按压方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进行,不能间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a.力度适当,用力太大易造成肋骨骨折,用力太小起不到有效作用;(www.xing528.com)

b.垂直下压,不能左右摇摆;

c.不能冲击式猛压猛放,易引起血流骤喷;

d.放松时手掌跟轻离胸壁,不对胸骨施加力量,保证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

⑤按压频率:成人100~120次/分,向下按压时间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频率过快,心脏舒张时间过短,得不到较好的充盈,过慢则不能满足脑细胞的需氧量。

婴幼儿的胸外心脏按压:婴儿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一横指。按压手势可根据患婴胸廓大小,用2~3个手指轻轻下压2cm左右。对婴儿,抢救者可用一手掌放在婴儿背部作为坚硬支撑平面。

胸外按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因此操作时除迅速、准确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按压位置要正确,否则不仅无效,还将出现肋骨骨折、胃内物返流等副作用;第二,开始按压时切忌用力猛,最初的一、二次按压不妨用力略小,以探索患者胸廓弹性,尽量避免发生肋骨骨折等意外。

(4)“开”——开放气道

对于创伤和非创伤的患者,救助者都应该对其开放气道。在开放气道之前,救助者应检查患者口鼻中是否有异物,如有须清理干净后再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的方法:

①仰头举颏法

病人仰卧,抢救者跪于患者头部一侧,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气道开放。必要时拇指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如图3-3-14所示。此法为气道打开的标准方法。须注意:

a.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b.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免口腔闭合。

c.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d.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e.开放气道要在3-5s内完成,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

图3-3-14 仰头举颏法

②仰头抬颈法

病人仰卧,抢救者跪于患者头部一侧,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压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气道开放。动作要轻,用力过猛可能造成颈椎损伤。如图3-3-15所示。

③双手抬颌法

病人平卧,抢救者跪于患者头顶侧,用双手从两侧抓紧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打开气道。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以下颌上提为主,不能将病人头部后仰及左右转动。注意,颈部有外伤者只能采用双手抬颌法开放气道。不宜采用仰头举颏法和仰头抬颈法,以避免进一步脊髓损伤。如图3-3-16所示。

图3-3-15 仰头抬颈法

图3-3-16 双手抬颌法

(5)“吹”——人工呼吸(硫化氢中毒者禁用)

人工呼吸(即口对口吹气)既可以给患者提供氧气,又可以确认患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

抢救者以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用自己的双唇把病人的口完全包绕,形成口对口密封状。然后吹气1s以上,使患者胸廓扩张;吹气毕,抢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同时抢救者均匀吸气,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如图3-3-17所示。

人工呼吸最常见的困难是开放气道,所以如果患者的胸廓在第一次吹气时没发生起伏,应该检查气道是否已打开。

如患者面部受伤则可妨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进行口对鼻通气。深呼吸一次并将嘴封住患者的鼻子,抬高患者的下巴并封住口唇,对患者的鼻子深吹一口气,移开救护者的嘴并用手将受伤者的嘴敞开,这样气体可以出来。

图3-3-17 口对口人工呼吸

注意:

①吹气时要感觉气道阻力,如果阻力较大结合胸部吹气时不上抬要考虑气道阻塞,再加大吹气量有可能使异物落入深部,此时要即时清除呼吸道异物。

②单人或双人CPR时,心脏按压和人工吹气的次数比例均为30∶2。

③多人CPR时,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可以轮换进行,但轮换时的时间不得到超过5s。

④儿童CPR吹气量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情况而定。

⑤儿童口鼻面积较小,相互靠近,可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吹气时将口和鼻同时包住。

⑥如有脉搏无呼吸者,开始时可每4s吹气一口(15次/分左右),1分钟后可减为每5s吹气一口(12次/分左右)。

4.心肺复苏有效和终止的指标

(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实施心肺复苏中,可根据以下几条指标考虑是否有效:

①瞳孔:瞳孔由大变小,复苏有效;反之,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说明复苏失败。

②面色:由发紫绀转为红润,复苏有效;变为灰白或陶土色,说明复苏无效。

③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可摸到1次搏动;如停止按压,脉搏仍跳动,说明心跳恢复;若停止按压,搏动消失,应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④意识: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并出现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少数患者开始出现手脚活动。

⑤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复苏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应继续口对口人工呼吸。

(2)心肺复苏终止的指标

一旦实施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应负责任,不能无故中途停止。又因心脏比脑较耐缺氧,故终止心肺复苏应以心血管系统无反应为准。若有条件确定下列指征,且进行了30min以上的心肺复苏,才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①深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

②自主呼吸持续停止;

③瞳孔散大固定;

脑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包括头眼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消失。

5.现场抢救法

在抢救现场发现患者时往往人人员很少,有时需要一个人熟练地完成一系列各项抢救的技术。如前面提到的,当病人意识不清时,千万不可惊慌失措,把病人放一边不顾而去找人、打电话、找车等等。应该首先评估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如患者意识丧失,让其他人打电话通知医院,另一方面要迅速按照心肺复苏的程序进行抢救。摆好病人体位,畅通呼吸道,如病人无呼吸,即进行连续口对口吹气2次,然后检查患者呼吸是否恢复,如呼吸恢复,应继续监护;如果患者呼吸仍然未恢复,且患者脉搏已经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与心脏体外按压需同时进行,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即30次心脏按压,2次吹气交替进行。操作期间抢救者同时计数1、2、3、4、5、6……30次按压后抢救者迅速倾斜头部,正常吸气,捏紧患者鼻孔,有效吹气两次,然后再回到胸部,重新开始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按压30次,吹气2次。

如此反复进行,操作5个周期,评估患者的心跳和呼吸。抢救者通过看、听和感觉来判定呼吸,而心跳是否恢复则通过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或者直接接触胸壁心前区触之是否有心跳。必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AED除颤。心肺复苏要连续进行,直到其他人员到来或专业医务人员到来。非专业人员开始心肺复苏操作后,也可不进行呼吸、脉搏评估,这些工作可以有后来者或专业医务人员实施。

心肺复苏操作尽可能不要中断,如中断,时间最多不超过5s,为了减少抢救者的疲劳,抢救者的位置应当合适,正确的位置应在患者的头与胸之间,抢救者的双膝稍分开,这样既能胸外按压,又便于口对口吹气,不需要每次来回转动体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