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的差分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常用的差分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晶体管代替RE后的差分放大电路如图3-49所示。因此,这种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差分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1.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长尾式)

这是一种带有发射极电阻的差分放大电路,如图3-47所示。在该电路中接入了射极电阻RE,这个电阻对零漂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于分别由VT1和VT2组成的两个单管放大电路来说,也是通过RE耦合成一个整体电路的。

978-7-111-51891-4-Chapter03-112.jpg

图3-47 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

射极电阻RE所起的作用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用来稳定VT1和VT2的静态工作点,以抑制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二是RE不能对有用信号(差模输入)有负反馈作用,就是说,RE对共模信号要有负反馈作用。

(1)静态时 当输入信号ui等于零时,因为UE=REIE1+IE2),IE1=IE2=IE,则UE=2ReIE=2REIE1=2REIE2。所以可把RE分成由两个电阻并联,每个电阻为2RE,这样两边的电路均有一个2RE来稳定静态工作点。RE好比从发射极拖出的尾巴。其中RE是直流负反馈电阻,RE越大,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越好,稳定性越好。所以这种电路通常形象地称为长尾电路。

(2)动态时 当输入差模信号时,由于输入到VT1、VT2基极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所以iC1增加多少,iC2就减小多少,于是流过RE电流总量是不变的,即iE=0,RE对差模信号相当于短路,这就好象在RE上并联了一个旁路电容。因此,这种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都和图3-46的基本差分电路相同,即和RE的存在无关。

2.电源长尾电路

虽然在管子发射极上的尾巴越长(即RE越大),抑制零漂的效果越好,但是RE增大的结果,会使集电极电流IC大大减小,管子的静态工作点会过分降低,这将破坏放大器的正常工作。为此可采用双电源长尾电路,即在管子发射极接入一个负电源(-VEE)以补偿RE上的压降,从而维持静态工作点不变,解决RE太大引起的问题。双电源长尾电路如图3-48所示。(www.xing528.com)

978-7-111-51891-4-Chapter03-113.jpg

图3-48 双电源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图中的电位器RP1用来调节两边集电极电位的平衡,称为调零电位器。电位器RP2则用于调节发射极静态电位。

3.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为抑制共模信号,发射极电阻RE数值大一些好,但RE过大会使直流压降过大,造成晶体管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工作电压减小,可能会使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而失去放大能力。为保持晶体管的正常放大,就要大大增加负电源大小VEE的电压值。在一般情况下,过大的VEE也是不合适的。如果采用恒流器件来代替RE,使它能对直流呈现低电阻,对交变信号呈现高电阻,那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矛盾了。

晶体管在一定条件下,就是一个恒流器件。用晶体管代替RE后的差分放大电路如图3-49所示。

由于R1R2分压固定了恒流管VT3的基极电位,则VT3的集电极电流IC3可保持基本恒定,不随温度变化,这样IE1IE2也就几乎不随温度变化,所以对共模信号而言,VT1和VT2集电极的输出电压uo也就几乎不变,从而抑制了零点漂移。因此,这种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