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解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解析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解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的,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是:

1.以S-R(刺激一反应)公式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

2.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外部强化因素,而忽视学习者内在心理因素对学习的作用。通过

设计一步步的学习程序与练习,提供及时的反馈,促进学生某种技能的迅速形成。

3.认为学习是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

二、斯金纳观点(www.xing528.com)

1.知识是联系及部分技能有组织的积累,是在基本的心理单元或各行为单元间形成各种有组织的连接。这些单元是一些刺激反应的联系,强调某人知道的东西往往是这个人的经验的反应。把知识看作是一些特定反应组合的观点,某种知识的形成经常可用课程及评定中详尽的行为目标来表示。

2.学习是联系的获得和使用,是形成联系,增强联系,调整联系。有效的学习需要有明显的准备,即学习的行为需要“塑造”。而迁移的条件是事先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的联系,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在最初习得的程序与迁移情境中要学的程序之间,到底有多少或有哪些共同的条件行动的产生式规则。

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训练者,而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有赖于能否反复练习和得到及时的反馈。因此学习者是可以由教师任意塑造的,是接受者、被领导者。

4.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生创设能为要学习的刺激作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作出反应之后,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

三、评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本质上是与现代教学论相违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