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解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解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以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流派为基础的,这个流派在20世纪上半叶,占有着学习理论的主导地位,亦是对西方心理学领域震撼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诠释重点在于可以观察到的具体行为,有机体学到什么,如何学习都是周遭的刺激所确定的。在众多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斯金纳和班杜拉的理论对现代的教育影响最为广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解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以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流派为基础的,这个流派在20世纪上半叶,占有着学习理论的主导地位,亦是对西方心理学领域震撼最大的流派之一。[2]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和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这个学派的三名优秀的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诠释重点在于可以观察到的具体行为,有机体学到什么,如何学习都是周遭的刺激所确定的。他们的观点认为行为的经常性愉快或痛苦的结果转变了有机体的行为或是有机体效仿别人的行为。学习就是当一次次重复巩固了环境的刺激与有机体行为相应反应的关联,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在众多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斯金纳和班杜拉的理论对现代的教育影响最为广泛。从斯金纳的角度来看,行为可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二是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说由特异性刺激引起的,不是随机的反射性反应。而自发反应也就是操作性行为,它是由有机体自觉做出的随机反应。操作性行为的学习过程,关键就在于强化的作用和奖惩的原则。强化理论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他们的作用都在于某种行为经过反复强化之后可以增加未来发生该行为的概率。奖惩原则是在学生表现出某种行为之后,对行为的评判,如果学生表现了良好的行为,目的在于肯定他的行为,就会通过奖励鼓舞他继续表现该行为;反之,则以惩罚方式阻止。斯金纳认为,操作以及伴随着其后的强化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步骤,另外,人在环境中所形成的很多生活、工作技能,以及道德人品文化,都是操作性条件影响下产生的结果。依他的观点,我们可以得知,操作性行为能被运用到很多的场景中去,既能阻止坏的行为,又能巩固好的行为。但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也有其缺陷,例如,不把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分开,仅仅把人当作学习机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足。所以在实践中应该规避此类问题。(www.xing528.com)

和斯金纳的观点不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被概括为“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班杜拉认为每个人养成某种行为不必都利用操作性程序,个体也可以经由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到新的行为反应。强化的作用也不是加强了某种行为表现的次数,而是为有机体提供了信息,使他明白什么样子的结果是由什么样子的行为产生的。因为所有的行为不一定要每个都尝试一遍才知道是对是错,而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对别人行为的观察评价而习得的,可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要表现为“身教重于言传”。但是观察学习理论可以解释模仿性行为的习得,但对理性思维的形成却缺乏说服力。那么在实践中应该更多的体现理性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更易领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