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车轮的装配要求与使用注意事项

车轮的装配要求与使用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装配后的车轮组,车轮基准端面摆幅不得大于0.1mm,轮缘的壁厚偏差不应大于3mm,装配后的车轮组应转动灵活。3)车轮轮缘磨损厚度达原尺寸的50%时应报废。7)车轮踏面因疲劳出现剥落时应报废。

车轮的装配要求与使用注意事项

车轮按轮缘形式可分为双轮缘、单轮缘和无轮缘三种。轮缘的作用是导向和防止车体脱轨。通常大车车轮采用双轮缘,高度为25~30mm;小车车轮采用单轮缘,高度为20~25mm;无轮车轮只能用于车轮两侧具有水平导向滚轮的装置中。适当增加轮缘高度,可减少轮缘磨损。

车轮按踏面形式可分为圆柱形、圆锥形和鼓形轮三种。圆柱形车轮多用于从动轮,也可用于主动轮。圆锥形车轮用作起重机大车驱动轮,通常锥度为1∶10,安装时将车轮直径大的一端安装在跨度内侧,这样运行平稳,自动走直效果好。圆锥鼓形车轮踏面为圆弧形,主要用于电动葫芦悬挂小车和圆形轨道起重机,用以消除附加阻力和磨损。小车车轮采用单轮缘圆锥形踏面时,轮缘一端应安装在轨道的外侧。

1.车轮损坏的几种情况及原因

车轮是最易磨损的零件之一。在工作中,车轮损坏的形式有踏面剥落、压陷、早期磨损以及轮缘的磨损和塑性变形等。

造成上述损坏形式的原因是:①表面淬火的车轮,由于硬化深度浅(约为4~5 mm),车轮所承受的最大剪应力超过淬硬层的深度,踏面上出现大片剥落。②不淬火的车轮踏面,由于硬度低,工作时有局部塑性变形,从而出现鳞片状磨削,造成早期磨损。有时因制动力矩过大,制动时车轮在轨道上打滑,形成了局部磨损,使车轮踏面上出现深沟或车轮不圆等现象。③表面局部压陷多因铸造车轮踏面层下存在疏松、缩孔、砂眼等缺陷,在单位压力较大时就会出现凹坑。④轮缘的磨损和塑性变形是由于车轮或轨道安装的质量不佳等原因,造成车轮啃道,使轮缘逐渐磨损并产生塑性变形,接触部分的表面因冷缩硬化而呈鳞片状剥落,啃轨越重,磨损越快。

2.车轮的安全技术要求

1)检查车轮各个部位,包括车轮的踏面、轮缘和轮辐,发现裂纹时应更换车轮。

2)车轮踏面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直径的公差。

3)车轮踏面在下列情况时允许修理:①圆柱形踏面的两主动轮的直径差为车轮直径为Φ250~Φ500mm时,不大于0.125mm;车轮直径为Φ600~Φ900mm时,不大于0.30mm。②圆柱形踏面的两从动轮的直径差为车轮直径为Φ250~Φ500mm时,不大于0.50mm;车轮直为Φ600~Φ900mm时,不大于0.90mm。③圆锥形踏面直径偏差大于名义直径的1/1000时,应重新加工修理。④在使用过程中,踏面剥落、擦伤面积大于2cm、深度大于3mm时,允许修理,否则应更换。

4)装配后的车轮组,车轮基准端面摆幅不得大于0.1mm,轮缘的壁厚偏差不应大于3mm,装配后的车轮组应转动灵活。(www.xing528.com)

3.车轮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应报废

1)车轮有裂纹时应报废。

2)车轮材质为球墨铸铁时,当车轮材质没有达到标准规定的球化要求、硬度、强度及延伸率时,应报废。

3)车轮轮缘磨损厚度达原尺寸的50%时应报废。

4)车轮轮缘厚度弯曲变形量达原厚度的20%时应报废。

5)车轮踏面经磨损出现软点时应报废。

6)车轮踏面磨损量达原尺寸的15%时应报废。

7)车轮踏面因疲劳出现剥落时应报废。

8)运行速度≤50m/min时,车轮椭圆度达1mm时应报废;当运行速度>50m/min时,车轮椭圆度达0.5mm时应报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