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向晶闸管的检测方法优化

单向晶闸管的检测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 单向晶闸管2.结构单向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和等效图如图4-2所示。在检测单向晶闸管时,将万用表拨至R×1kΩ挡,测量单向晶闸管任意两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若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阻值小,说明单向晶闸管内部有短路。图4-4 单向晶闸管触发能力检测

单向晶闸管的检测方法优化

1.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单向晶闸管曾称单向可控硅,它有三个电极,分别是阳极(A)、阴极(K)和门极(G)。图4-1a所示是一些常见的单向晶闸管的实物外形,图4-1b所示为单向晶闸管的图形符号。

978-7-111-44672-9-Chapter04-1.jpg

图4-1 单向晶闸管

2.结构

单向晶闸管的内部结构和等效图如图4-2所示。

单向晶闸管内部结构如图4-2a所示,它相当于PNP型晶体管和NPN型晶体管以图4-2b所示的方式连接而成。

3.引脚极性检测

单向晶闸管有A、G、K三个电极,三者不能混用,在使用单向晶闸管前要先检测出各个电极。单向晶闸管的G、K极之间有一个PN结,它具有单向导电性(即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而A、K极与A、G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都是很大的。根据这个原则,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判别单向晶闸管的电极:

万用表拨至R×100Ω或R×1kΩ挡,测量任意两个电极之间的阻值,如图4-3所示,当测量出现阻值小时,以这次测量为准,黑表笔接的电极为G极,红表笔接的电极为K极,剩下的一个电极为A极。

978-7-111-44672-9-Chapter04-2.jpg

图4-2 单向晶闸管的内部结构与等效图

978-7-111-44672-9-Chapter04-3.jpg(www.xing528.com)

图4-3 单向晶闸管的电极检测

4.好坏检测

正常的单向晶闸管除了G、K极之间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外,其他各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接近无穷大。在检测单向晶闸管时,将万用表拨至R×1kΩ挡,测量单向晶闸管任意两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

若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阻值小,说明单向晶闸管内部有短路。

若G、K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说明单向晶闸管G、K极之间开路。

若测量时只出现一次阻值小,并不能确定单向晶闸管一定正常(如G、K极之间正常,A、G极之间出现开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测量单向晶闸管的触发能力。

5.触发能力检测

检测单向晶闸管的触发能力实际上就是检测G极控制A、K极之间导通的能力。单向晶闸管触发能力检测过程如图4-4所示,测量过程说明如下:

将万用表拨至R×1Ω挡,测量单向晶闸管A、K极之间的正向电阻(黑表笔接A极,红表笔接K极),A、K极之间的阻值正常应接近无穷大,然后用一根导线将A、G极短路,为G极提供触发电压,如果单向晶闸管良好,A、K极之间应导通,A、K极之间的阻值马上变小,再将导线移开,让G极失去触发电压,此时单向晶闸管还应处于导通状态,A、K极之间阻值仍很小。

在上面的检测中,若导线短路A、G极前后,A、K极之间的阻值变化不大,说明G极失去触发能力,单向晶闸管损坏;若移开导线后,单向晶闸管A、K极之间阻值又变大,则为单向晶闸管开路(注意,即使单向晶闸管正常,如果使用万用表高阻挡测量,由于在高阻挡时万用表提供给单向晶闸管的维持电流比较小,有可能不足以维持单向晶闸管继续导通,也会出现移开导线后A、K极之间阻值变大,为了避免检测判断失误,应采用R×1Ω或R×10Ω挡测量)。

978-7-111-44672-9-Chapter04-4.jpg

图4-4 单向晶闸管触发能力检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