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晶与组织遗传的关系研究

混晶与组织遗传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13 轴承钢的球化组织将粗晶有序组织加热到高于Ac3温度,可能导致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与原始晶粒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和取向,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组织遗传[1]。图11-14 34CrNi3MoV钢的粗大奥氏体晶粒在调质处理之前,如果钢的原始组织为非平衡组织,如马氏体、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回火托氏体、魏氏组织等,这些组织中尚保留着明显的方向性,则容易出现组织遗传。加热速度也影响组织遗传。

混晶与组织遗传的关系研究

合金钢构件在热处理时,往往出现由于锻、轧、铸、焊而形成的原始有序的粗晶组织。带有原始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钢,再重新加热时常出现组织遗传和混晶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时会降低钢的韧性,导致产品不合格,危害严重。因此,研究钢的组织遗传性和混晶组织及其防止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热处理生产过程中,由于加热不当而造成实际晶粒粗大的现象称为过热。钢件过热后再淬火会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降低钢的力学性能。

978-7-111-41953-2-Part02-220.jpg

图11-13 轴承钢的球化组织(OM)

将粗晶有序组织加热到高于Ac3温度,可能导致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与原始晶粒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和取向,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组织遗传[1]

在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大的情况下,若将钢的非平衡组织(如马氏体或贝氏体)加热奥氏体化,则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新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会继承和回复原始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图11-14所示为34CrNi3MoV钢的粗大奥氏体晶粒。可见,在放大100倍的情况下,原奥氏体晶粒很粗大,晶粒内形成的贝氏体组织也很粗大。

如果将粗晶有序组织继续加热,并延长保温时间,还会使晶粒异常长大,出现细晶粒(5~8级晶粒)和粗晶粒(1~4级晶粒)共存的现象,即造成混晶现象。应当指出,生产中钢的晶粒往往是不均匀的,大的晶粒可能有5~6级,小的晶粒可达7~8级,但是这同属于细晶粒等级,这时虽然晶粒大小不等,但不宜于称为混晶。(www.xing528.com)

978-7-111-41953-2-Part02-221.jpg

图11-14 34CrNi3MoV钢的粗大奥氏体晶粒

在调质处理之前,如果钢的原始组织为非平衡组织,如马氏体、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回火托氏体、魏氏组织等,这些组织中尚保留着明显的方向性,则容易出现组织遗传。合金化程度越高、加热速度越快、越容易出现组织遗传。

原始组织是影响组织遗传的重要因素。同一种钢当原始组织为贝氏体时比马氏体的遗传性强;原始组织为魏氏组织时也容易出现组织遗传;原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时一般不发生组织遗传;对于原始组织为非平衡组织的合金钢,组织遗传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加热速度也影响组织遗传。加热合金钢的非平衡组织时,采用慢速加热或者快速加热均容易出现组织遗传,只有采用中等速度加热时才有可能不发生组织遗传。加热速度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炉型不同、钢件厚度不等,控制加热速度较为困难。

导致旧奥氏体晶粒遗传的根本原因,在于旧奥氏体与马氏体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