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组织混龄区域活动

如何有效组织混龄区域活动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南》对当前区域活动开展的要求,准确说就是“深化”二字,具体来讲就是主张“区域活动游戏化和开放性”。在跨班区域活动中,又有同龄跨班和异龄跨班之分,异龄跨班区域活动,又可以称之为混龄区域活动。比如,某幼儿园创设了一个混龄大区域活动空间,目的是让三个年龄段幼儿都可以同时参与进来。

如何有效组织混龄区域活动

在积极推进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幼儿园也开始慢慢探索起混龄区域活动。混龄区域活动肯定与大家所习惯的在本班开展的同龄区域活动是大不相同的,能否就如何开展好混龄区域活动谈谈您的看法?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最大贡献的话,我认为分别是“游戏概念深入人心”“推行区域活动”和“明确课程目标”。《指南》对当前区域活动开展的要求,准确说就是“深化”二字,具体来讲就是主张“区域活动游戏化和开放性”。

区域活动的开放性特征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打破班界开展跨班区域活动,且已成为目前区域活动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新形式。在跨班区域活动中,又有同龄跨班和异龄跨班之分,异龄跨班区域活动,又可以称之为混龄区域活动。显然,异龄跨班的区域活动的开展难于同龄跨班。在谈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推进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这话题之前,先谈一谈如何处理好班级区域活动与班际区域活动的关系。

本人一直坚持这样一个朴素的观点:教师具备开展学科(领域)活动的能力是开展好单元主题活动的基础。现在,在面对跨班区域活动(或者称为“班际区域活动”,这里的跨班区域活动特指同年龄段的跨班,非“大带小”的混龄跨班区域活动)与班级区域活动的新情况下,本人想再提出这样的看法:具备开展班级区域活动的能力是开展好跨班区域活动的基础。

鉴此,本人不主张一些以新教师居多的新开办的幼儿园全园推行跨班区域活动这种急躁冒进的做法。道理很简单,新教师都还处于对本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熟悉与内化的阶段,这一阶段包括通过对本班区域活动情况的观察了解,去增删或优化区域的材料,或是对区域活动内容进行调整以及对区域活动的有效推进等。

应该说,这个区域活动有效组织与指导是需要一定时间磨练的。如果园长不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逻辑,而一味想通过“弯道超车”“跨越式”的非常规发展路径,必然会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伤害。到头来,不要说对跨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就是本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这样的基本功,若干年之后,对这些已不再是新教师的教师都会感到满头雾水。可以这样说,白纸好写字,难在如何才能写好字。

对于新教师而言,不宜一下子就要求她们全面推行跨班区域活动(如果采用一周中四次本班区域活动,一次跨班区域活动这种渐进方式是可以的)。同样地,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也是不适宜实施跨班区域活动形式的。因为小班幼儿还处于对班级环境、幼儿园环境以及班上同伴熟悉的阶段,且尚未具备开放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小班开展跨班区域活动,会出现类似小一班的小朋友不敢去小二班玩区域活动,小一班小朋友排斥来跨班玩区域活动的小二班小朋友,说你不是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不能来我们班玩的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www.xing528.com)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推进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呢?我们认为,开展混龄跨班区域活动是需要一定条件支持的,比如,我们认为新小班,即小班上学期正处于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以及规则意识养成阶段,不适宜开展混龄区域活动。

这些支持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空间支持、材料支持和策略支持。

一是空间支持。区域本身就是一个空间概念,混龄区域活动的空间要求肯定要比班级区域活动来得高一点,因为在同一区域空间中,不同年龄不同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肯定没有像在同班级活动那么熟悉与默契。如果混龄区域活动的空间不够大的话,再加上不同年龄班幼儿各方面发展本身所存在的差异性,比如小班幼儿的作品保护意识明显不如中、大班,因空间拥挤而不小心发生碰坏同一区域别人作品的现象肯定时有发生。

二是材料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要行为首先是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其次才是与同伴的互动。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教师教育活动意图的载体,没有材料的投放也就没有区域活动的开展。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如果所混的是三个年龄段,那么,教师在这个混龄区域的材料投放,本身就应明确体现出三个年龄段的差异,有经验的教师还会在该混龄区域中用一定的标识明确区分材料的难易程度,比如用“1、2、3”或“红、黄、蓝”进行标志识别。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了材料支持,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这个混龄区域都能找到适宜他们玩的材料,自然而然就可以在这个区域玩起来了,当然,我们所希望的是他们能真正地混龄地玩了起来。但可以很明确的是,能否混龄玩起来的前提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宜他玩的材料玩起来。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要让幼儿混龄地玩起来往往是需要特定条件的,比如教师明确要求中、大班幼儿,每人要负责带一名小班小弟弟或小妹妹,只有在这种明确的任务驱动下才有可能真正混龄地玩起来。

三是策略支持[1]。凡事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作为幼儿来讲,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同样也是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有经验的老师会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来进行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具体逐步推进的策略,从年龄角度讲,先同龄混再异龄混;从范围维度说,先两个班级混再三个班级混,并逐步扩大混班的规模,即先小范围混龄再大范围混龄。比如,某幼儿园创设了一个混龄大区域活动空间,目的是让三个年龄段幼儿都可以同时参与进来。他们是采用先小范围尝试混龄,即小、中、大各先选出一个班级来混龄,让幼儿事先熟悉另外两个班级的孩子。活动前,三个班级的老师各自在本班向幼儿交代今天活动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活动常规,让幼儿有心理准备。小班的老师告诉幼儿,和哥哥姐姐玩,要多征求哥哥姐姐的建议;中班的老师告诉幼儿,要多爱护自己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但要学会爱惜别人的作品;大班的老师告诉幼儿,自己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了,要主动和弟弟妹妹玩,多包容他们。

【注释】

[1]郭凯霞:《“混”与“不混”》,《学前教育》201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