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器电路:供电、运行电流检测和输出控制

控制器电路:供电、运行电流检测和输出控制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9 供电电源、运行电流检测和输出控制电路三相运行电流检测电路由3只电流互感器检测得到的运行电流信号,从控制器的4/15、5/14、6/13端子进入控制器内部电路,先在R0、R9、R18等3只负载电阻上转变为电压信号,再送入后级由集成运放放大器构成的同相放大器电路。由于采用MCU控制,在主电路接触器KM1~KM3切换期间,为避免电动机瞬时掉电形成的电流冲击造成误切换,控制器采用了延时处理措施。

控制器电路:供电、运行电流检测和输出控制

(1)操作端子电源稳压电源电路

由1、2端子进入的380V电压,经变压器T0降压变为18V电压,一路经整流滤波,变为约24V的非稳定直流电压,送7端子输出,作为控制端子的辅助电源,用于起动和停止操作。一路经整流滤波、集成稳压器5N后输出+12V,作为电流检测信号处理电路7N、8N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电源,同时作为KA1~KA4的线圈电源;+12V又经5V集成稳压器电路,得到+5V稳压电源,用于MCU芯片显示器的供电。

978-7-111-42056-9-Chapter04-9.jpg

图4-9 供电电源、运行电流检测和输出控制电路

(2)三相运行电流检测电路

由3只电流互感器检测得到的运行电流信号,从控制器的4/15、5/14、6/13端子进入控制器内部电路,先在R0、R9、R18等3只负载电阻上转变为电压信号,再送入后级由集成运放放大器构成的同相放大器电路。在R0、R9、R18等3只负载电阻上得到的为百毫伏级电压信号,经两级同相放大器电路构成约5×4=20倍的信号放大电路,形成约0~3V以内的三相运行电流检测信号,分别输入MCU芯片的39、40、41脚,经内部程序运算处理,得到降压档位切换信号和停机保护信号。

以7N1、7N2组成的两级同相放大器为例,稳压管D1为信号电压限幅元件,以避免起动期间,过高的信号电压形成对7N1电路输入端的危害。7N1与R3、R4等元件构成同相放大器,其放大倍数取决于R4与R3的比值;7N1输出电压信号,经7N2同相放大器进一步放大后,由电容C3、C4滤波,二极管D2正向钳位(限幅),将信号电压的最大值限制于5.6V以内,避免MCU信号输入端口受异常电压的冲击而损坏。(www.xing528.com)

(3)控制信号输出电路

由MCU的2、4、7、12脚输出的降压档位切换控制信号,(由于MCU的I/O口的电流输出能力有限)经晶体管9012放大后,再驱动控制继电器,继电器的触点信号由端子25、26、27、28输出,对主电路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电源进行通、断控制,从而完成对主电路电抗器的抽头切换控制。

本例电路中,主电路为降压2档运行模式,故控制继电器KA4的触点端子为备用。

以上装置连接45kW负载电动机时对F1~F3的参数设置为例,说明其控制过程:电动机起动期间,三相电流检测信号暂时被“屏蔽”,起动结束进入正常运行后,MCU芯片检测3路输入电流信号电压,与F1~F3的设定值相比较,得出逻辑判断结果,当运行电流大于80A时,继电器KA1得电闭合,主电路接触器KM1得电动作,负载电动机的端电压为380V(全压运行);当电动机的负载变轻,运行电流小于55A时,控制器内部KA1失电,同时KA3得电,主电路接触器KM1失电,KM3得电,从电抗器最大降压抽头取得(2档降压)电源接到负载电动机的电源端,使电动机端电压由3~380V变为3~290V,电动机的损耗降低,功率因数效率提高,处于降压节能运行模式。

电动机运行过程中,控制器随机检测运行电流信号,使控制继电器KA1~KA3产生相应的动作,完成自动切换主电路电抗器抽头,实施降压节能运行的任务。

由于采用MCU控制,在主电路接触器KM1~KM3切换期间,为避免电动机瞬时掉电形成的电流冲击造成误切换,控制器采用了延时处理措施。当因负载电流不稳或降压档位不符合实际运行要求时,切换后因电流上升至逆向切换阈值,但逆向切换后运行电流又因到达顺向切换阈值,导致在一定的短时间内反复切换时,MCU及时对误切换产生记忆与校正,使之运行于适宜的降压档位上,避免频繁切换对装置带来的损害。这是本装置智能化的控制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