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软磁材料简介

常用软磁材料简介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用软磁材料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见表18-1。表18-1 软磁材料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1.工业纯铁工业纯铁是一种碳质量分数极低的软钢,其碳的质量分数在0.03%~0.04%,Si、Mn、S、P含量也极低,是直流电技术中主要磁性材料之一。图18-3 0.3mm硅钢硅含量和磁性能的关系曲线注:1.1G/Oe=1.25×10-6H/m2.p10/50表示频率为50Hz,磁感应强度为10Wb/m2时的铁损。

常用软磁材料简介

常用软磁材料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见表18-1。

表18-1 软磁材料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

978-7-111-30737-2-Chapter18-3.jpg

1.工业纯铁

工业纯铁是一种碳质量分数极低的软钢,其碳的质量分数在0.03%~0.04%,Si、Mn、S、P含量也极低,是直流电技术中主要磁性材料之一。工业纯铁有较小的矫顽力Hc,高的磁饱和值Bs,但它的电阻率较低,在交流反复磁化时,造成相当大的涡流损耗,故不适于交流场合中应用。

工业纯铁的磁饱和值Bs为2.158T,矫顽力Hc为40~20A/m,退火状态的起始磁导率μ0为0.000625H/m,最大磁导率μmax为0.0075H/m。

纯铁的磁性与纯度关系很大,杂质造成点阵畸变,阻碍磁化过程进行,增加矫顽力,加大磁滞损耗。碳在软磁材料中是有害杂质之一,使磁性能恶化。存在于固溶体中的碳影响很大,游离渗碳体次之,如以石墨碳形式存在影响最小。平炉冶炼工业纯铁时,用氧化渣除去碳、硅、锰,再用还原渣除去硫、磷,对氮、氢等元素亦应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为改进磁铁的磁性能,可采用羟基铁粉(是一种化学提纯方法制造的铁粉,即一氧化碳和铁化合成碳酸铁Fe2(CO)3,再凝聚、分解成纯铁细粉)压制、烧结成零件。羟基铁粉含碳及其他杂质少,故其矫顽力低,Hc为6~7A/m、μmax为0.0025H/m,但羟基铁粉成本高,不如工业纯铁应用广。

纯铁的最终热处理是退火。在较低温度退火时(800℃左右),变形产生的点阵缺陷消失,恢复原始状态,应力消除,将使磁性能提高。如采用较高温度退火(1000℃左右),纯铁的晶粒长大,晶界边缘阻碍磁化,粗晶粒晶界减少,将使阻碍减少,μ值及Bs增大。退火若在氧气中进行,将增加材料的纯度,退火时,表面夹杂与氢作用而消除,中心夹杂将向表面扩散,与氢继续作用除去,温度高时,则将促使杂质扩散。因此,高温退火将获得杂质少的粗晶粒纯铁,高温氢气退火后,碳降至0.0012%(质量分数)、Mn降至0.028%(质量分数)。

纯铁采用以下工艺规范退火:随炉升温至800℃,再以50℃/h速度升温至860℃~930℃,保温4h,以小于50℃/h速度冷至700℃,再炉冷至500℃以下出炉。

电磁纯铁的牌号、主要成分和用途见表18-2。电磁纯铁的磁性能见表18-3。

表18-2 电磁纯铁的牌号、主要成分和用途

978-7-111-30737-2-Chapter18-4.jpg

(续)

978-7-111-30737-2-Chapter18-5.jpg

表18-3 电磁纯铁的磁性能

978-7-111-30737-2-Chapter18-6.jpg

注:B200、B300、B500、…、B10000分别表示磁场强度为200A/m、300A/m、500A/m、…、10000A/m时的磁感应强度

2.Fe-Si合金(硅钢)

硅钢是用量最大的软磁材料,占软磁材料用量的90%~95%。常用硅钢的牌号、硅含量见表18-4。

表18-4 硅钢的分类牌号、硅含量

978-7-111-30737-2-Chapter18-7.jpg

注:冷轧单取向硅钢片w(Si)=2.90%~3.10%。

表18-4中D表示电工用钢,第一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硅量,第二位数表示在同样硅含量下磁性能的差别,数字大则铁损减少,而磁感应强度增加,即磁性能提高。硅钢片分热轧和冷轧两大类,而冷轧硅钢片又有晶粒取向和晶粒无取向之分,分别用Q和W代表。DR表示电工用热轧硅钢片。

硅钢在一定频率和磁感应强度下具有比电磁铁大的磁导率、电阻率和高的磁感应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硅钢片的磁性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硅钢含量的影响 常用硅钢w(Si)≤4.5%。当w(Si)=4.5%时,μmax达最大值,Hc最小,微观各向异性和磁滞伸缩趋向于零。但w(Si)增加至4.5%以上,合金塑性下降,很难加工成薄片,含硅量增加,磁饱和强度也下降。0.3mm硅钢硅含量和磁性能的关系曲线见图18-3,不同温度下硅含量和热轧硅钢抗拉强度伸长率的关系见图18-4,各种硅含量硅钢的磁化曲线见图18-5。

978-7-111-30737-2-Chapter18-8.jpg

图18-3 0.3mm硅钢硅含量和磁性能的关系曲线(1200℃于氢气炉退火2h)

注:1.1G/Oe=1.25×10-6H/m

2.p10/50表示频率为50Hz,磁感应强度为10Wb/m2时的铁损。

有杂质时硅钢的磁性能影响很大,尤其是碳危害严重,碳在溶解状态使磁滞损失直线上升,目前硅钢中碳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1%,硫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4%。

(2)晶粒取向(织构)对磁性能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硅钢片的磁性能,可使硅钢片的多晶面发生晶粒取向,即晶粒的某一晶面平行于轧面,某一晶向平行于轧向,这样整个多晶体在磁性能上接近于单晶体,呈现磁各向异性。目前多采用冷轧-退火的方法来获得晶粒取向(织构)。

978-7-111-30737-2-Chapter18-9.jpg

图18-4 不同温度下硅含量热轧硅钢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关系

978-7-111-30737-2-Chapter18-10.jpg

图18-5 不同硅含量硅钢的磁化曲线(图中百分数为硅的含量分数)

冷轧硅钢片的硅含量w(Si)=2.9%~3.3%,冷轧后,经一定热处理,晶粒的棱边[100]、晶向和对角面(100)晶面平行于轧面,如图18-6所示。这样的晶粒取向又称戈斯织构。戈斯织构硅钢片与轧向呈不同位向取样,则显示不同的磁化曲线(见图18-7),沿轧向磁化性能良好。其他磁性能也呈同样规律,如铁损p10,平行于轧向时为0.88W/kg,垂直于轧向时为1.55W/kg。在磁场强度为300A/m时的磁感应强度在平行于轧向时为1.5T。因此,戈斯织构硅钢片在使用时有方向性。戈斯织构硅钢片的磁滞损耗极低,硅含量3%(质量分数)的硅钢片在p10/50条件下工作,轧向损耗下降到0.4W/kg,而热轧硅钢片为1.0W/kg。

978-7-111-30737-2-Chapter18-11.jpg

图18-6 戈斯织构硅钢片示意图

978-7-111-30737-2-Chapter18-12.jpg

图18-7 戈斯织构硅钢片与轧向呈不同位向时的磁化曲线

冷轧单向硅钢片的轧制-热处理工艺流程(戈斯法)如下:

热轧至2.5mm,再冷轧至1.3mm(压下率约50%),于870℃中间退火,再冷压至0.6mm(压下率约54%),于810~890℃中间退火,再冷压至0.3mm(压下率约50%),于1100~1150℃长时间最后退火。戈斯织构是在冷轧-退火时,经二次再结晶获得的,在890℃的较低温度进行一次再结晶,在1100℃的高温进行二次再结晶,在二次再结晶时,必须抑制一次再结晶晶粒晶界的任意移动长大,只允许少数晶粒择优长大,长大的晶粒得到织构组织,并取得粗大晶粒。为了获得完善晶粒取向,一次再结晶向上次再结晶过渡,要求尽可能的缓慢。MnS在高温下能形成良好的戈斯织构,MnS又能分解为Mn和S,Mn能溶解于铁,S则与氢发生反应形成气体挥发。可运用高纯氢去硫,但成本太高。

(3)硅钢片厚度的影响 同一类硅钢片,其厚度越大,涡流损耗越高。硅钢片一般厚度为0.35mm,主要用于电动机变压器中。在电信工业中,因使用频率高,涡流损耗大,通常采用厚度为0.05~0.20mm的硅钢片。

电动机及电力变压器中常用硅钢片的磁性能见表18-5。

表18-5 电动机及电力变压器中常用硅钢片的磁性能(www.xing528.com)

978-7-111-30737-2-Chapter18-13.jpg

B10B25B50B100表示当磁场强度(A·匝/cm)等于字母后相应数值(10、25、50、100)时基本取向磁化曲线上的磁感应(高斯)。

② 1G=10-4T。

3.铁镍合金

电信技术领域对磁铁材料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希望在弱磁场下能产生高的磁感应强度。铁镍合金与其他软磁材料比较,在低磁场下有高的磁导率和低的矫顽力,能满足电信技术用料要求。铁镍合金通常又称为坡莫合金。

铁镍合金的种类、成分、特性和主要用途见表18-6。ⅠJ50、ⅠJ51是二元铁镍合金;ⅠJ79、ⅠJ85是三元铁镍合金。

表18-6 铁镍合金的种类、成分、特性和主要用途

978-7-111-30737-2-Chapter18-14.jpg

(续)

978-7-111-30737-2-Chapter18-15.jpg

铁镍合金的磁性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成分的影响 常用铁镍合金的w(Ni)=34%~81%,若Ni量变化,起始磁导率μ0将发生变化,w(Ni)=80%左右的铁镍合金其μ0呈极大值,如图18-8所示。

饱和磁感应强度与温度和镍含量的关系如图18-9所示,当t上升,则Bs下降,降至各种材料居里点,呈顺磁性。材料镍含量也影响Bs值,w(Ni)增加,Bs下降。

在铁磁合金中加入铬和钼,能提高材料的电阻率,减少涡流损失,提高μ0值。w(Ni)=3.8%的ⅠJ79铁镍合金,应用于弱信号的变压器上,称为钼坡莫合金。在铁钼合金中加入w(Mo)=5%和w(Mn)=0.5%,即为超坡莫合金,如ⅠJ85。

(2)铁镍合金热处理 铁镍合金的磁性能如磁导率、矫顽力等对热处理有高度的敏感性,如图18-8所示,炉冷与两次处理的μ0值为2.5×10-3H/m,两次处理μ0值为11.25×10-3H/m。

978-7-111-30737-2-Chapter18-16.jpg

图18-8 铁镍合金μ0与镍含量和不同热处理的关系

978-7-111-30737-2-Chapter18-17.jpg

图18-9 铁镍合金磁饱和强度Bs与温度和镍含量的关系

两次处理的热处理工艺为:900~950℃加热1h,在保护气氛中以<100℃/h冷速冷却;然后再加热至600℃,并在空气中快速冷却至室温。两次处理又称“坡莫合金典型处理”或“空气淬冷”。

炉冷的热处理工艺为:900~950℃加热1h,以<100℃/h冷速冷却。铁镍合金的晶粒虽经上述方法处理,仍很细小,只有经过95%以上的压延率和1100℃以上高温退火,才发生二次再结晶,形成粗晶粒。铁镍合金的热处理工艺见表18-7。

表18-7 铁镍合金的热处理工艺规范

978-7-111-30737-2-Chapter18-18.jpg

材料经机械加工和冷变形后,内应力增加,磁性能恶化,须进行高温退火消除。高温退火的目的为:①消除内应力;②获得均匀的再结晶组织。

对于软磁合金希望得到粗大的晶粒,但对具有织构的软磁合金,为避免织构破环,不宜采用高温。高温退火最好在氢气或真空炉中进行。在纯氢气中退火,能去除杂质达到净化目的。高温退火时,升温速度要求不高;但冷速对磁性能影响较大,冷速太大,热应力大,则磁性能下降。

(3)铁镍合金的织构 w(Ni)=50%的铁镍合金(1J51),属于面心立方晶系,通过适当的冷轧和热处理,形成立方织构。立方织构和戈斯织构不同,立方织构是(100)平行于轧面,[100]平行于轧向,见图18-10。戈斯织构沿轧向有良好的磁性能,但垂直于轧向为磁化方向,磁感应值低。立方织构沿轧向和横向均为磁的择优方向(双取向织构)。立方织构的织构度比戈斯织构的要大得多,即沿轧向上的晶粒取向要理想得多,因此,具有织构的Fe-Ni合金初磁化曲线,要比具有织构的Fe-Si合金陡得多,即矩形性强,如图18-11所示。磁放大器的铁心就要求软磁材料有矩形磁滞回线

w(Ni)=50%的铁镍合金,获得立方织构的工艺为:大的压下量(一般为95%以上),然后在氢或真空中1050~1100℃加热,再以100~200℃/h冷却至300℃出炉,获得粗晶粒的立方织构。

978-7-111-30737-2-Chapter18-19.jpg

图18-10 立方织构示意图

978-7-111-30737-2-Chapter18-20.jpg

图18-11 晶粒取向对Fe-Si合金磁化曲线的影响

(4)磁场处理 铁镍合金先进行高温退火,然后再加热至居里点以上温度,再在磁场中冷却,称为磁场处理。w(Ni)=65%的二元铁镍合金和w(Ni)=50%铁镍合金,经磁场处理后也呈现矩形磁滞曲线,见图18-12。磁场冷却对Fe-Si合金最大磁导率的影响见图18-13。w(Ni)=70%左右的合金磁场处理效果最好;w(Ni)=50%合金磁场处理效果较低;w(Ni)=78%、w(Ni)=80%合金磁场处理效果消失,故w(Ni)>79%的铁镍合金不进行磁场处理。

978-7-111-30737-2-Chapter18-21.jpg

图18-12 各种条件下的Fe-Si合金磁滞曲线

a)w(Ni)=50%具有立体织构的合金 b)w(Ni)=50%采用磁场冷却的合金 c)w(Ni)=64.5%采用磁场冷却的合金

978-7-111-30737-2-Chapter18-22.jpg

图18-13 磁场冷却对Fe-Ni合金最大磁导率的影响

ⅠJ66铁镍合金采用以下磁场处理工艺:在氢气保护下,加热至650℃(该合金的居里点约为600℃),保温1h,加1600A/m的磁场,以50~100℃/h冷速冷却至200℃出炉。

各种铁镍合金直流磁性和交流磁性见表18-8、表18-9。

表18-8 铁镍合金直流磁性

978-7-111-30737-2-Chapter18-23.jpg

表18-9 常用铁镍合金在不同频率下的交流磁性(冷轧带材)

978-7-111-30737-2-Chapter18-24.jpg

(续)

978-7-111-30737-2-Chapter18-25.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