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齿轮接触点周围的共轭条件优化方案

齿轮接触点周围的共轭条件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动参数为φj时,齿面Σ1以点M1与齿面Σ2的点M2在固定空间点M接触。当Δφj→0时,点M1、M2和M分别为点M′1、M2′和M′的极限位置,点M′1、M2′和M′则分别是点M1、M2和M满足共轭条件的邻域。式称为齿面接触点邻域共轭条件方程。d1r1和d2r2在齿面接触点处的公切面上,它所确定的方向称为共轭方向。

齿轮接触点周围的共轭条件优化方案

运动参数为φjj=1,2)时,齿面Σ1以点M1与齿面Σ2的点M2在固定空间点M接触。运动参数为φjφj时,Σ1Σ2以点M′1M2在点M′接触。当Δφj→0时,点M1M2M分别为点M′1M2M′的极限位置,点M′1M2M′则分别是点M1M2M满足共轭条件的邻域。根据上述定义,将式(1-8)~式(1-10)在静坐标系σ微分,得到点M邻域的接触条件为

式(1-6)中微分V得到

将式(1-6)和式(1-17)代入式(1-16)得

由于978-7-111-33496-5-Chapter02-16.jpg,由式(1-18)得

dn1·Vj+n1·dVj=0(j=1,2) (1-19)

为求得齿面Σ1Σ2一些微分量之间的关系,将式(1-14)、式(1-15)和式(1-19)中关于静坐标系的普通微分变换成关于动坐标系σ1σ2的相对微分[10]

式(1-14)中

将式(1-20)~式(1-22)代入式(1-14),并考虑到式(1-3)~式(1-7),得

式(1-23)还可以写成

同理可将式(1-15)中普通微分变成相对微分,有

式(1-16)中

由式(1-7)微分Vj

将式(1-28)~式(1-32)代入式(1-27)得

将式(1-26)和式(1-33)代入式(1-18)得

式中,n1un1v分别为n1uv的偏导数

将式(1-36)和式(1-37)代入式(1-34)得(www.xing528.com)

n=2时,若将式(1-12)微分,可得到式(1-38)。由此可知式(1-38)中ΦjuΦjvΦ1Φ2Φjuvφ1φ2的偏导数。

式(1-38)称为齿面接触点邻域共轭条件方程。

式(1-24)、式(1-25)和式(1-34)给出了齿面Σ1Σ2接触点一些微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开齿面Σ2繁复的方程,直接由齿面Σ1及齿面Σ1Σ2之间的相对运动参数,计算齿面Σ2的法曲率和短程挠率等参数。

d1r1和d2r2在齿面接触点处的公切面上,它所确定的方向称为共轭方向。即由φjφjφj区间M1M′1沿着d1r1方向,则M2M2沿着由式(1-24)确定的d2r2方向。通常两共轭方向不重合。

设过曲面上点M1处,沿任一α方向曲线的弧长为s1;沿关于φj相对速度Vj方向曲线的弧长为s′1。将式(1-41)代入式(1-34),除以ds1后得

式中,978-7-111-33496-5-Chapter02-28.jpg

式(1-42)中

式中,下角“Vj”表示978-7-111-33496-5-Chapter02-30.jpg为齿面Σ1沿Vj方向的单位矢量;下角“α”表示978-7-111-33496-5-Chapter02-31.jpg为齿面Σ1n1沿α方向的导矢。可以证明[10]

于是

由微分几何可知

式中 κ1Vj——齿面Σ1沿Vj方向的法曲率;

τ1Vj——齿面Σ1沿Vj方向的短程挠率。

将式(1-44)代入式(1-43)得

将式(1-45)代入式(1-42)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