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危险源识别与判断方法详解

危险源识别与判断方法详解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①专家调查法。②弄清危险源伤害的方式或途径,确认危险源伤害的范围,要特别关注重大危险源,防止遗漏,对危险源保持高度警觉,持续进行动态识别。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评价记录,一般可与危险源识别结果合并列表记录。表1.6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示例表1.7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结果表示例 表1.8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

危险源识别与判断方法详解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施工现场识别危险源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其中现场调查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

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①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调查,分析和评价危险源的一类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受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常用的有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专家创造性的思考,从而产生大量的观点、问题和议题的方法。其特点是多人讨论,集思广益,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可以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该方法常用于目标比较单纯的议题,如果涉及面较广,包含因素多时,可以分解目标,再对单一目标或简单目标使用本方法。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对专家进行调查,主要特点是避免了集体讨论中的从众倾向,更代表了专家的真实意见。此方法要求对调查的各种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后,再反馈给专家征求意见。

②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实际上就是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项目的明细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辨识工程项目存在的危险源。检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分类项目、检查内容及要求、检查处理意见等。

安全检查表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易于掌握,可以事先组织专家编制检查项目,使安全检查系统化、完整化;缺点是只能作出定性评价。

③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是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等,加以分析研究来识别有关危险源的方法。

施工现场从事某项作业技术活动有经验的人员,往往能指出其作业技术活动中的危险源,通过对其询问交谈,可初步分析出该项作业技术活动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通过对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但要求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具有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知识。

查阅有关记录是指查阅企业的事故、职业病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获取外部信息是指从有关类似企业、类似项目、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以利于识别本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有关的危险源。

2)危险源识别注意事项

①从范围上讲,危险源的分布应包括施工现场内受到影响的全部人员、活动与场所,以及受到影响的毗邻社区等,也包括相关方(包括分包单位、供应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的人员、活动与场所可能施加的影响;从内容上讲,危险源的分布应涉及所有可能的伤害与影响,包括人为失误,物料与设备过期、老化、性能下降等造成的问题;从状态上讲,危险源的分布应考虑3种状态,即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从时态上讲,危险源的分布应考虑3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

②弄清危险源伤害的方式或途径,确认危险源伤害的范围,要特别关注重大危险源,防止遗漏,对危险源保持高度警觉,持续进行动态识别。

③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对危险源识别的作用,广泛听取每一位员工(包括供应商、分包商的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征求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专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等的意见。

3)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弄清高度风险、一般风险与可忽略风险,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应围绕可能性和后果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如专家评估法、定量风险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一般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评价。

①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组织有丰富知识,特别是有系统安全工程方面知识的专家与熟悉本工程项目施工生产工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评价组,通过专家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管理、人员、工艺、设备、设施、环境等方面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价,提出对本工程施工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重大危险源。

②定量风险评价法。该方法是将安全风险的大小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p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f的乘积来衡量。即

式中 R——风险的大小;

p——事故发生的概率;

f——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根据估算结果,可按表1.1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级。

表1.1 风险分级

③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该方法是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3个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危险性以下式表示: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按表1.2取值;(www.xing528.com)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按表1.3取值;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按表1.4取值;

D——危险性分值,见表1.5。

一般情况,D值等于或大于70的显著危险、高度危险和极其危险统称为重大风险;D值小于70的一般危险和稍有危险统称为一般风险。

表1.2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表1.3 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表1.4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表1.5 危险性分值D对应的风险等级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示例见表1.6。

④安全检查表法。该方法是将作业过程加以展开,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过程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按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或评审。

(4)重大危险源的判断依据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可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①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

②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

③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④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⑤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D值大于160。

评价重大危险源时,应结合工程和服务的主要内容进行,并考虑日常工作中的重点。

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评价记录,一般可与危险源识别结果合并列表记录。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另列清单,并按优先考虑的顺序排列。

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结果参见表1.7、表1.8。

表1.6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示例

表1.7 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结果表示例
(按作业活动分类编制)

表1.8 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结果表示例
(按造成的危害分类编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