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调配的规律与效果

色彩调配的规律与效果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色彩在商品促销中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瞩目。色彩的调配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不同的色彩效果基本上都是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决定的。同类色虽然色彩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别,但又具有明确的共同因素,构成的画面明快活泼而又柔和统一。在实际色彩应用中,纯度高的色彩间搭配,强烈的色彩张力容易使人感到视觉紧张。这就是所谓的“求取色彩间的共性特征”。

色彩调配的规律与效果

色彩在商品促销中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瞩目。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还未来得及仔细看商品具体内容时,首先获得的第一感官印象就是包装的整体色彩。任何一种色彩都可以同其他色彩进行调和,无限可能性的混合色构成了色彩界的丰富变化。但包装设计中的配色则主要应从商品本身的特征和包装的功能目的性出发,运用色彩审美规律传达出商品的性格特征和美感特征。色彩的调配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不同的色彩效果基本上都是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决定的。

1.以色相为主进行配色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名称和主体特征,以色相为主进行配色通常是以色相环为依据而进行,按照色彩之间在色相环上所处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近似色、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关系类型。在色相环上,两种颜色之间所成的角度越小,色彩的共性就越大,调和性越强;反之,角度越大,色彩的差异性越强。当角度最大时(180°),颜色之间就呈现为补色关系。近似色的色彩差别小,对比弱,整体色调感很强。同类色虽然色彩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别,但又具有明确的共同因素,构成的画面明快活泼而又柔和统一。对比色则在色相上有较大的差别,反差强烈,在视觉上有鲜明、热烈、华丽的特征,若处理不当,则很容易产生不协调感。补色是在色相环上通过直径相对的色彩,在印象派绘画中,补色关系常被用来表现强烈的日光感,在视觉上有炫目、强烈、刺激的效果。以色相为主进行配色要根据设计的对象和内容进行有条件的搭配,并结合明度、纯度的变化来进行设计,做到形式和谐并与内容一致(图4-20和图4-21)。

图4-20 包装设计用色相环

图4-21 以色相为主进行配色的包装设计(www.xing528.com)

对于各种纯色来说,其本身就存在着明度上的差别,如黄色明度最高,蓝色、紫色等明度相对较暗,明度高的纯色在相当多的白色配合下才能显出高明度的特征,因此在设计中把握色彩的色调时,应根据不同的色相特点灵活掌握其搭配组合(图4-22)。

2.以纯度为主进行配色

纯度是指色彩中纯色成分的多少,即饱和度、鲜艳度,也可以将纯色与同灰色按等比例混合分为九个纯度等级,1级为灰,9级为最高纯度。纯度也可以分为三个基调,1~3级为低纯度基调,有混浊、茫然、软弱的感觉;4~6级为中纯度基调,有温和、成熟、沉着的感觉;7~9级为高纯度基调,有强烈、艳丽、活跃的感觉。

纯度的对比也取决于级别差异的大小,弱对比具有模糊、朦胧、整体的视觉效果;中对比具有清晰、稳定、明确的视觉效果;强对比则具有纯度差、强烈、坚定的视觉效果。在实际色彩应用中,纯度高的色彩间搭配,强烈的色彩张力容易使人感到视觉紧张。但与不同纯度的色调搭配调和,则能产生调和性和节奏感,会有含蓄、细腻、稳重的视觉效果,而且这种对比也有利于包装设计中品牌主题的突出和醒目(图4-23)。

3.配色的调和

在色彩的配色设计中,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通过对比可强调色彩个性,使主体突出,但同时,一味地强调对比也会使色彩间失去协调感。在配色中,如果有效地利用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使其中一项或两项在效果上接近,就可以得到调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求取色彩间的共性特征”。另外,也可以通过在对比双方中间加入过渡色以取得调和,如在黑与白中间加入灰调、在冷色与暖色间安排中性色调,以此来弱化尖锐的对比矛盾,使之趋向柔和。这实际上也是消费者视觉心理特征的需要(图4-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