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规律对美术教学的启示:画出精彩!

色彩规律对美术教学的启示:画出精彩!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对商业设计中的用色提出了新要求。此外,结合市场特点和色彩心理学的作用也是商业设计中用色的重要原则和规律,尤其是色彩心理学的运用。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教学中,教材中介绍了标志、包装、广告、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等商业设计领域的内容,这一

色彩规律对美术教学的启示:画出精彩!

色彩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人体视网膜传输到大脑中。再映射到大脑的结果里,人们会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将色彩划分为一些特定的属性,如位置的先后、温度的高低、面积的大小、质感的软硬、强度的强弱,这些属性也有相应的心理感受,如热情、冷漠、甜美、苦涩、夸张、平静等。懂得一定的色彩信息,如同找到了通往色彩世界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方便了我们把色彩体会和经验转化到设计中去,将色彩与设计中的其他形式因素相结合,呈现出色彩语言的多样性,在丰富内涵的同时也丰富设计的手段。

一个画家如果不满意于再现,而渴望表达内心生活的话,也不会不羡慕在今天的艺术里最无物质性的音乐……他自然要将音乐的方法用于自己的艺术,结果便产生了绘画的旋律数学的抽象结构、色彩的复调。色彩不仅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刺激,有时候还能让人感受到音乐的效果,这种效果的出现是通过色彩三要素的对比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当明度、纯度、色相经过排列组合产生高低起伏的节拍,便会让人在听觉上有所感触。在色彩教学中,色彩自身千变万化的规律和特性可以给教师很多启示和灵感,本部分将结合美术教材“设计·应用”课中所涉及的设计领域对这一点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规律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色彩是书籍设计的首要元素,这是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由色彩在当今社会中的新角色所决定的,一方面,它最容易传达情意,感染人的情绪,震撼人的心灵;另一方面,它对书籍设计作品情感、内涵的表达和传递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书籍设计从色彩开始是最为直接和首要的。

何谓美的书籍?吕敬人先生认为,简言之是那些读来有趣、受之有益,得到大众欢迎,内容和形式统一,并具审美与功能价值的书籍。从视觉角度来看,色彩是书籍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合理的色彩运用对书籍设计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色彩可以传达出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同时也能使读者产生各种情绪,从而决定读者的购买欲望。

那么,在书籍设计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融入色彩呢?

首先,色彩应与书籍所要表达的主题和谐一致。色彩要为书籍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服务,同时还要考虑到书籍的功能,做到按类施彩。例如,食品类书籍应以暖色为主,以此诱发人的食欲;科技类书籍应以沉稳、庄重的色调为主,强调权威性;女性书籍应以柔和唯美的粉紫色系为主,以突出女性温柔、优雅的特点和浪漫情怀;儿童类书籍应选用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或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对比色来吸引孩子的眼球和注意力,等等。只有在色彩与书籍所表达的主题和谐一致时,读者才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内涵,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书籍设计的精髓。

其次,在书籍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还要有一定的节奏。色彩的节奏包括大小的对比、轻重的平衡、强弱的搭配等,色彩的合理配置会产生有力的节奏和韵律,引导读者去感受书籍所要表达的情感起伏,自然而然地融入书籍所散发出的文化氛围当中。此外,书籍设计中的色彩还应注意与材料进行搭配。恰当的材料与色彩的组合,可以加深读者在视觉上、触觉上的感受,使书变得更有“质感”,无论光滑或粗糙、柔软或坚硬,都可以令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也为书籍本身创造了更多可以想象和定义的空间,从而扩大了书籍本身在直观视觉上的意义。“色”与“质”的完美结合,如绚烂缤纷的宝石,不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2课“手工书设计”的色彩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规律来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应重点从与主题一致、按类施彩、节奏感以及与书籍材料的搭配这几方面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并向学生展示符合这些色彩规律的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让学生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设计一本什么样的书、内容是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再结合色彩基础知识的内容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色彩组合,让学生做起来更得心应手,思路清晰,从而促进好的作品的产生,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到色彩所带来的快乐。

(二)色彩在现代商业设计中的运用规律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部分人在温饱之余更加注重对美的享受和追求,于是商业设计空前崛起,色彩作为设计的重要语言,在商业设计中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一个被设计过的商业品放在琳琅满目的橱架上,首先吸引人注意力的、刺激人的因素就是它的用色。只有色彩印象才是最本能、直觉的一次性视觉选择,在这里,消费者与其说是购买产品,不如说是在购买色彩。具有好的色彩设计的产品每每令人印象深刻,不但能使产品有高辨识度,而且有利于引起消费者的记忆,刺激他们不断地重复消费。

现代市场经济对商业设计中的用色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设计者要以吸引受众注意力为原则;其次,设计者要结合市场环境真实地再现商品、人物和景物的形态,为产品销售服务;最后,设计者要通过画面的感染力来提高记忆效果,以达到强化市场效果的目的。此外,结合市场特点和色彩心理学的作用也是商业设计中用色的重要原则和规律,尤其是色彩心理学的运用。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通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例如,食品企业会选择橘色、黄色等暖色系的包装来刺激消费者的食欲,电子产业则会选择灰色、蓝色来增加产品高档的感觉,种种以刺激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欲望。此外,设计者还要做到合情、合理、合适,所谓合情,就是要符合色彩人文性规律;合理是指在产品色彩设计中符合色彩规律理论知识,遵循色彩的原则;合适是指色彩虽然是设计的重要元素,但它对于一件产品是以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不能一味地追求色彩突出,而要考虑色彩的使用是否适合这一类产品。总之,针对商业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设计者应该全面、综合地分析、归纳设计因素,站在时代的宏观角度来进行。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教学中,教材中介绍了标志、包装、广告、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等商业设计领域的内容,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学习来增加生活审美能力。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内容和图片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搜集大量商业设计的图片来扩充学生的眼球,并引导学生从以上所讲的色彩规律角度来分析作品;教师也可以选择对比教学法,将一件用色讲究的作品和一件色彩单调的作品放在一起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体会到色彩的魅力和吸引力。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回忆自己曾经见过或买过的用色考究、十分符合色彩运用规律的商业产品,并尝试着绘画出来,向大家展示说明。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强调色彩的功能性、服务性、宣传性以及商业性,让学生能够正视色彩的多面性,从而做出更好的判断和选择。

(三)色彩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规律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www.xing528.com)

当我们打开电视,各种动画片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孩子们观看动画片的同时,引导孩子观察和发现色彩在动画场景中的运用规律也是一个很好的色彩能力培养途径。

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说过:“无论造型艺术如何发展,色彩永远是首要的造型要素。”动画艺术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尖峰,因为它不仅有人物、情节,还有场景的造型设计,然而色彩始终是动画场景中最主要的情感表达要素。当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比较温馨美好,那么场景的设计就会选择暖色系来表达;相反,如果情节跌宕起伏、较为沉重,那么场景就会选用冷色系和灰色系来突出氛围。合理的色彩运用不仅可以帮助设计者很好地表达情感,同时也可以增加动画片本身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吸引观众。

动画中的色彩并不是复制、照搬生活中的色彩,既需要叙述故事、揭示主题,又需要渲染气氛和表达情感,并且它还要服从于动画片整体的节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小学生处于一个转型期,这是一个心理变化的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转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渴望成熟、追求独立,但心理上却不能立即“断乳”,可谓处于一个半生不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引导应慎重,既不能让他们立即接触成人的文化,又要与儿童期的教育有所区别,要体现出一定的成熟性,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一些内容相对丰富有营养、制作精良的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在观看动画片时,教师要引导应该注意观察其中的色彩运用规律,多从色彩的角度去看。

例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无论从整体制作或者内容主题的选择,都比较适合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宫崎骏具有出色的色彩驾驭能力,他的作品十分注重美感,色彩的运用总能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调和美。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每一种颜色的运用都代表了作者的一种情感,如运用最多的红和蓝,这是两个极暖和极冷的颜色。宫崎骏的作品多与战争、环境问题有关,红色常常代表战争、流血、冲突、火灾,而蓝色常常代表大海、天空等干净美好的事物,这两种色彩会使人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利用色彩的矛盾让观众在强烈的冲突对比中寻找作品的真谛,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发人深省的主题,以求唤起人们的反战与环保意识。此外,宫崎骏的作品中还热衷于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在这一类作品中,他往往能用调和的色彩来刻画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使人观之仿佛置身其中,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到明媚的阳光,看到优雅的飞鸟与活泼的小鱼,这一切都让人们在体会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同时,也启示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引导学生观看此类色彩氛围浓厚的动画作品,让学生在感受色彩强烈的感染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思想上的感悟和觉醒,对于他们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结合动画中的色彩规律正确地引导学生,力求在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规律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于是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生存环境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室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对室内环境进行装饰美化、创造适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环境设计的美好追求。色彩是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中最有力和直接的表达元素,它对环境艺术领域的建筑、室内、景观等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环境艺术的内涵较为宽广,它不仅包括实际的物质构筑的人类生存环境,还包括精神层面上的文化环境、社会风气等。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来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环境设计中,色彩运用讲求艺术上的科学原则,我们应正确处理好色彩的组合表现关系,积极认知、实践、开拓、利用时代的固有色,把人们的生存空间布置得更加合理、美观,给人们带来或亲切或温馨或有趣的情感体验。

在美术教材中,环境艺术设计内容更多的是在欣赏课中体现,主要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动手制作的可操作性较低。在色彩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针对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图片,从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评述,加深对不同设计风格的特点记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观写生,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感受色彩对环境艺术设计尤其是对室内设计风格的影响之大,感受色彩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让学生画草图的形式进行色彩教学,如将教材中或教师展示的图片转化成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其风格特点,自己上色,在动手过程中感受色彩的美。

总之,色彩在环境艺术中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以下三个色彩运用的原则来引导学生: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二是从整体入手,服从于整体要求的原则;三是富有时代特征的原则。

环境艺术中色彩的运用也随着人们不断更新的审美需求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色彩理应与多变的时代并进,它映照着社会,创造一种建立在传统之上又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色彩样式,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色彩观。美术教师也应及时转变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树立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色彩教学观。

此外,在设计的其他领域,如海报招贴、平面广告以及公司企业的系统中,色彩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美术“设计·应用”课中也有相关内容的体现。色彩在这些领域中的运用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从而为现代设计服务、为现代人生活服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