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术教学现状分析:画出精彩的有效教学研究

美术教学现状分析:画出精彩的有效教学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当多的学校在美术课堂教学上还没有做到真正重视美术学习。中小学美术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非专业的美术人才,因此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非单一的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尝试探索,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掌握授课对象,真正提高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美术教学现状分析:画出精彩的有效教学研究

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多年时间,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已有明显提升,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艺术教育在某些地区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学校在美术课堂教学上还没有做到真正重视美术学习

(一)传统中小学美术课堂现状的分析

1.传统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特点

(1)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授课形式大都是教师讲解搭配教材中少量列举的图片欣赏,这种规规矩矩的“灌输式”教学,使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不仅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实践环节,还停留在教师画一笔、学生跟一笔,教师讲一遍、学生画一遍的层面上,或者依赖教材中的范例“依葫芦画瓢”一味地模仿,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地培养和个性挖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所成效,但长此以往,也会消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2)教学素材陈旧,缺乏趣味性

传统美术教学形式过于忠于教材、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专业技能的训练上,不够贴近学生生活,造成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教学内容单一高难,无法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共鸣。

2.传统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性,轻感性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仍是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不成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很难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将复杂难懂的专业知识解释给学生听,最后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被压缩,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创造性的独立思考,而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常常简单地临摹教师的示范。这种简单枯燥的模仿学习,没有开动学生的大脑,忽视了对学生大脑的开发,只知授人以“鱼”,不知授人以“渔”。中小学美术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非专业的美术人才,因此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非单一的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的情感、心理上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获得学习持久的快乐。(www.xing528.com)

(2)重定式,轻变式

有的教师按照教参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课,却没有考虑到实际教学中的课堂生成,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还一味地遵循自己的教学预设,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这时就会导致教师还在浪费时间重复地讲解学生已经了解的内容,而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却一笔带过,没有具体说明。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并不好,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没有实效性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尝试探索,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掌握授课对象,真正提高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新课改下传统中小学美术课堂面临的挑战

1.新课标对中小学美术课堂的要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么美术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育人”,需要我们变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师生对话型课堂

教师应变传统的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来发问、学生来解问。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而是成了引路者和点拨者,其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将探索的空间和研究的机会尽可能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发声,尝试质疑,学会思考,促进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3.改革教学活动构建高效型课堂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又或者教师画,学生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效果差。高效课堂要求师生、生生互动,在互动中进行建构式学习,改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传统的点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转变为点对面(即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作答)或面对面(即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共同学习)的形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灵活高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