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画出精彩的美术教学:造型表现的概述和要求

画出精彩的美术教学:造型表现的概述和要求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广泛,涉及素描、色彩、手工、工艺等,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在如何去上好一堂学生“造型·表现”课的问题上,教师就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创造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掌握创造技能,以提高他们的主体性创造能力。

画出精彩的美术教学:造型表现的概述和要求

(一)内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教育改革日程上逐渐地要求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上,美术学习分为欣赏和创作两种学习活动。其中,创作活动包括“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是一门基础性美术学习课程,主要是利用多种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体验活动过程中分享创作乐趣,同时通过创作对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造型与表现都是运用艺术的手法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形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对对象做一定的造型活动才能表现出来。在“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教学过程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大胆地去想象,开发思维,创作出符合自己内心思想情感的,而又不失生活的作品,不断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和探究过程,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体验和探索,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来提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此学习领域教学活动过程中,主要是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将看、画、做、玩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创作出反映真情实感、并贴近学生生活且有内容的生活化作品。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广泛,涉及素描、色彩、手工、工艺等,形式多种多样。但现在的中小学“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淡化了学科课程的专业性,不再是以简单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参与并探索的创作活动过程,并贴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与美术知识构成,使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注重学生对自我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师生互动创作活动去引导学生感知艺术美、体验并探究艺术学习的乐趣,使学生通过创作活动过程达到美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致发展,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要求

在美术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因此,在如何去上好一堂学生“造型·表现”课的问题上,教师就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创造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掌握创造技能,以提高他们的主体性创造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作为整个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从基本理论来讲,它要求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基本的造型要素,并能正确运用一定的造型方法进行相对应的造型表现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进行主体创造性活动。(www.xing528.com)

同时,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促使学生运用各种美术多媒体、应用不同技巧和方法进行探索,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并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因此,在“造型·表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取多种材料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促使他们进行灵活、独特的创造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造型表现技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针对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目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过程中多去感受、体验,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去学习美术,把体现美术本来的价值取向落实到学生自己身上。这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思路,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