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配颜色与画面和谐,高更的色彩表达

调配颜色与画面和谐,高更的色彩表达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只有调配出来的颜色才能够使整个画面和谐。在调配颜色过程中,与原物象的形同时进行考虑,更能充分显示其美的实质。高更用这种方式为他所表达的静物构造了一个充满体积感的画面,他专注于减少外轮廓的阴影面的手法,创作时几乎很少调和颜料盘上的颜色。

调配颜色与画面和谐,高更的色彩表达

1.色彩的混合

一般来说,色彩的混合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持续不断地按一定比例混合两至三种颜色,直到获得一种较为单一的新色;第二种方式是在画纸或画布上直接地不完全地混合两种颜色(一般这种方式针对一些较为结实或厚实的画纸或者画布,例如耐磨性卡纸、油画布等);第三种方式适用于利用一些媒介剂对画面进行渲染或稀释以及变色等,从而形成新的颜色(一般在水彩画中用得比较广泛)。

通常学生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一个调配的单一色好用还是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颜色更好用?答案是,必须从这个颜色使用的目的考虑,也就是说,所需颜色的强度和饱和度是判断的标准。前几章说过,物理混合后的两种颜色会降低其色调和纯度。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颜料管里新挤出来的颜色确实比混合后的颜色更加鲜艳。但是并不能因此简单地只用颜料管里的颜色进行创作,因为混合出来的颜色与周围颜色的和谐程度更高。同时,只有调配出来的颜色才能够使整个画面和谐。

2.量控

为了获得想要的颜色,所有混合颜色的比例都必须精准。仅仅改变任何一方颜色的比例,配色出来的结果就会有很大色差。所以,在调配一种新的所需颜色前,必须整体预估所需颜色的量,等于或多于所需颜色,就会出现极大色差。

3.绘画工具的选择

通常学生会选择水粉笔或毛笔进行上色,这些工具吸色饱满,上色均匀,一支笔上储存颜料的量相对较多,这也是减少同幅画面产生色差的较好工具。同时,水粉笔或毛笔能大块面地铺色,可使画面更整体、均匀、平整。

如果利用一些特殊工具进行创意型创作,例如棉签棒绘画、手指绘画等,画面会形成不规则、破碎且不断变化的一种随机效果,这种条状肌理将因为创作工具的拖动而更具效果,整个条状肌理将在视线融合后自动合成一团,使得整幅作品和谐而有律动。

4.色彩调配方法

色彩调配方法有:整体色按比例调配,整体色不按比例调配,部分调配,形、色同时调配,色彩情调的调配。

(1)整体色按比例调配。

将原有色彩按色彩比例完整汲取下来,汲取几种典型的、占较大比例的代表性色彩,按照原有色彩的色块比例做出色标卡,并对一幅新作品进行按比例注色,从而形成新的艺术作品,即整体色按比例调配的方法。

(2)整体不按比例调配。

整体不按比例调配方法可有选择并且灵活应用。由于不受原比例配色的限制,就有可能进行多种色调的变化,但调配的最终结果依然是保留原物象搭配的感觉

(3)部分调配。

部分调配是从色彩中任意选择所需颜色,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使之形成灵活的、自由的新作品,而原物象只是给我们一种色彩启示,不受原配色关系的束缚。

(4)形、色同时调配。

在调配颜色过程中,与原物象的形同时进行考虑,更能充分显示其美的实质。许多物象色的表现是建立在特定形和形式之上的,尤其是自然界的色彩。原物象的形与色能给整体画面带来和谐的启示。

(5)色彩情调的调配。

色彩情调的调配是根据色彩的感情、色彩的风格作“神似”的调配,调配后的色彩关系与原物象较为接近或有所出入,但原物象的色彩情趣意境方向不变。此方法需要创作者深刻理解原物象的本质及色彩情绪,从而不失去新创作的画面感染力和共鸣。

5.大师的色彩调配和艺术表达

罗斯

罗斯科通过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在细致地观察自然、理解自然后,力图通过极少部分的色彩及简单的色块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他说:“在对自然观察后,通过结合色彩与形式的关系,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通过这种方式,观察者们能在我的画面前悲极而泣,能在我画前落泪的人就会和我在作画时具有同样的体验。”

通过罗斯科的绘画体会,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汲取色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新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给人一种新的心理感受以及精神体会,这是艺术调配的目的及核心。

谈及罗斯科的作品,大部分人都会被这简单抽象的色彩画吸引,有些画热烈奔放,有些画淡然幽静,但是人们总能从他的画里得到片刻的宁静。这种汲取色块后进行的再创作,不仅仅追求了视觉上的美感,更多的是拓展了精神领域,就像人的生命一样,美妙绝伦,更像无限的宇宙一样,神秘莫测,让人充满遐想。(www.xing528.com)

图4-1 罗斯科《橙、红、黄》

图4-1这幅《橙、红、黄》作品的色彩调配让人有这样的画面感:在空旷的大厅里,一个孩子站在巨幅的《橙、红、黄》作品面前仰望凝视。那种充满着力量和火红色火焰熊熊燃烧的画面却被周围的暗红色所包围,此时的孩子似乎是在追逐着火红的日出;或是另一个画面:一个白发苍苍年迈的老人静坐在马克·罗斯科画面前,他似乎是想透过这黑夜般的色域抵达神秘的彼岸,进行一次新的生命洗礼。

图4-2 罗斯科《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

图4-2《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是马克·罗斯科的代表作。绿色和白色的矩形排列在蓝色的底板上,绿色和白色没有被明显地界定,颜色也互相渗透、融合,使得块面仿佛从背景中浮现出来,不断地徘徊。深绿色有一种神秘莫测的使命感,似乎显现出一种隐秘感,并且透着悲剧性的色彩。白色的点缀是点睛之笔,让人看到了希望,带领人们向前迈进。

高更

高更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位“业余画家”,因为太喜欢绘画,35岁的他放弃了家中的一切,将自己沉浸在艺术创作中。高更的画风接近印象派,印象派画家在细致观察过大自然和现实生活后,将很短的瞬间、还未变化的短暂光线记录于画面上。后期,他逐渐开始从印象派慢慢演变成借用新表现主义语言进行创作,成为有独特个人风格艺术家。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便毫无节制地使用颜色,并逐步形成了个人风格,以纯粹、鲜艳夺目的形式创作作品。

图4-3 高更《有香葱和日本画的一组静物

图4-3这组洋葱和蔓菁的混合静物不禁让人联想起塞尚(高更最崇拜的艺术家)的作品。高更用这种方式为他所表达的静物构造了一个充满体积感的画面,他专注于减少外轮廓的阴影面的手法,创作时几乎很少调和颜料盘上的颜色。同时,他用极清晰的笔触和独特的蓝色线条装点整个画面,使得整幅画面与蓝色线条有一种视觉上的对比效果。

图4-4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图4-4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裸体人物像,图中右下角有一个婴儿在沉睡,象征着人类的诞生;中间有一个作者故意破坏透视而画出的蹲伏着的巨人把一只手臂伸向天空,象征着人类的蓬勃发展;最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老妇人,预示着生命的终结。高更通过这幅绘画,形象地表达了具有哲理人生轨迹,这也是《福音书》的绘画表达方式。观察这幅画,能看到很多令人迷惑的形象,也能感受到一种神秘莫测的精神魅力,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内涵,令人思考。

莫奈

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早期通过了解特纳的作品,开始相信光线与空气配合的神奇效果比一幅画的题材更重要,所以莫奈最擅长利用自然界中的光与影来进行色彩表达,他所有的绘画都来自真实的自然界,他可以在同一处场景中画出几十种不同色调的风景,同时在同一种场景中表达不同的天气、光线,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19世纪光学研究的突破,使物理研究学家发现,物体通过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线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些物理方式的色彩研究,对之后的绘画艺术向印象派发展有很大的启发。

图4-5 莫奈《鲁昂大教堂

鲁昂大教堂是法国鲁昂一座大型的哥特式教堂,19世纪的法国鲁昂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港口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莫奈在这座教堂的对面一家店作画,他经常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创作,最多时候同时创作了14幅画,随着光线和时间的转换而不停地奔波于各幅画之间,他试图去把握各幅画的色调及明暗变化。通过这些画他向我们展示了同一种场景在自然界不同光线、不同时间中,所呈现出来的完全不同的色彩效果。仔细看图4-5中的第三张图,稍稍从侧面看去,画中黄色和浅玫瑰色已随着侵入其基础部分的巨大蓝色暗影而看不出来了,在正中的三角楣顶端,阳光和暗影却异常分明;珊瑚红的笔触在门框外呈现出曲折状,突出的每个空隙的鲜红色和橙色使整个建筑都显得格外生动。这四幅画似乎是一首对古老教堂的绝唱,而这座教堂本身则是自然之力和人类创造之间的一次巧遇。

图4-6 莫奈《睡莲

《睡莲》系列是莫奈晚年的作品,由于妻子的离世给他造成了沉重打击,紧接着他患了白内障风湿病以至于不能正常地在画架前作画,他便在家里客厅的墙壁上用绑着长杆子的油画笔来绘制睡莲。他忍受着病痛,开始了悲剧性的与生命斗争的时期,他以极大的毅力以及对自然色彩的敏锐观察力,完成了无数幅的睡莲作品。虽然不像当年画风那样严谨,但是《睡莲》系列的作品是他对自然界水光花影、斑驳闪耀的表现,对色彩的诠释丝毫不减当年,色彩表达得更是游刃有余,灵巧、舒展、空灵(图4-6)。

60多岁的莫奈白内障越来越严重,但是他始终不肯放下画笔,只能凭借颜料管上的标签号码来确定颜色,并凭借以往对色彩的印象画自然界。他把生命融入了艺术,画中的一切都有了生命,这些睡莲作品是莫奈经过提炼过后的大自然的呈现,这些绘画中含有内在的美,精练、深邃,是造型和理想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