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1世纪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优化

21世纪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优化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继承“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既可以发挥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针对性和灵活性强的优势,又可以整合音乐院校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民族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仍然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必要方式之一。

21世纪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优化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迅速交融,音乐界审美标准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民族声乐的教学方式不能顺应时代需求,需要与时俱进,实现与多元化经济的融合,因此民族声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多样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想要实现民族声乐的多样化教学,促进民族声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多样化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引入更多的新式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继承“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既可以发挥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针对性和灵活性强的优势,又可以整合音乐院校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民族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能力。

1.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声乐教育具有特殊性,不单纯是教师授课或学生回课,而需要两者紧密结合。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实现进步。民族声乐教学离不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形式,是实现师生交流和知识传递的必然途径。因此,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仍然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必要方式之一。对于四年制本科的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大一阶段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基础阶段,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快速地让学生进入声乐学习状态,掌握民族声乐基础知识。

2.小组教学模式

小组教学模式是对“一对一”教学的完善和补充。小组教学模式就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十人左右为宜,在同一教学场景中,教师对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分别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教师对其他组员教学的整个过程,相互促进、从中启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

3.公开课

公开课是民族声乐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不同声乐教师能对彼此课程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公开课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学生不再是自始至终只接受一个教师的教学,而是可以领略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4.教学音乐会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民族声乐基础和演唱能力之后,可通过定期开展汇报演出的形式来强化声乐教学,并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加入表演竞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表演机会,积累学生舞台表演的经验。(www.xing528.com)

5.声乐实践课

民族声乐教学不能脱离声乐实践,培养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或声乐教师,必须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声乐节目的表演实践中去。开设声乐实践课就是进行音乐课堂声乐辅导与训练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二)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审美和评价标准

1.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审美标准

艺术会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继承和革新的过程。当下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而建立多元的声乐教学审美标准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提倡“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学理念,让民间声乐人士走进学校,也让学生深入民间,建立学校和民间双向交流学习的平台,从本质上改变师生对声乐艺术的态度和观念,感受来自不同地域的民族声乐之美,从而建立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审美标准。

2.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评价标准

现行的民族声乐教学评价形式过于单一,通常就是让学生演唱几首歌曲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作为教师声乐教学优劣的评价标准。然而,民族声乐艺术是多样性的、多元化的,不应该仅仅是单一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因此,在建立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针对性地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制订科学的评价参数,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

(三)原生态唱法开始融入民族声乐教学

在如今这个开放的时代,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时代特征的大众审美也有了更多需求。对于民族声乐而言,大众已经对“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机械化表演产生了审美疲劳,即使是过去一直被公认为十分优秀的演唱,听多了也难免会降低欣赏度。此时,迫切需要多样化的、自然纯朴的、原汁原味的声乐艺术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于是,原生态的出现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虽然原生态歌手可能不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但他们所体现出的强烈的地域特色和艺术气息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目前,将原生态因素融入民族声乐教学越来越受到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主动邀请原生态歌手进入校园为广大师生讲学,分享自己的演唱经验,传授自己的歌唱方法。这种教学形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最纯朴、最原味的民族声乐民间唱法,而且有利于各种民族声乐唱法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具有原生态民歌特长的学生也受到各大艺术院校的青睐,录取后采用特殊的教学方式培养,在保持自身的特点和唱法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肩负着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