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斗系统的常态化机制与智能化发展

北斗系统的常态化机制与智能化发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北斗系统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多方联动的常态化机制,完善卫星自主健康管理和故障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大型星座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能力,推动系统稳定运行工作向智能化发展。统筹国内外资源,建成监测评估站网和各类中心,实时监测评估包括北斗系统在内的各大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状态、信号精度、信号质量和系统服务性能等,向用户提供原始数据、基础产品和监测评估信息服务,为用户应用提供参考。

北斗系统的常态化机制与智能化发展

1.健全稳定运行责任体系。完善北斗系统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多方联动的常态化机制,完善卫星自主健康管理和故障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大型星座系统的运行管理保障能力,推动系统稳定运行工作向智能化发展。

2.实现系统服务平稳接续。北斗三号系统向前兼容北斗二号系统,能够向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

3.创新风险防控管理措施。采用卫星在轨、地面备份策略,避免和降低卫星突发在轨故障对系统服务性能的影响;采用地面设施的冗余设计,着力消除薄弱环节,增强系统的可靠性。(www.xing528.com)

4.保持高精度时空基准,推动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坐标框架的互操作。北斗系统时间基准(北斗时),溯源于协调世界时,采用国际单位制(SI)秒为基本单位连续累计,不闰秒,起始历元为2006 年1 月1 日协调世界时(UTC)00 时00 分00 秒。北斗时通过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UTC,即UTC(NTSC)与国际UTC 建立联系,与UTC 的偏差保持在50 ns 以内,北斗时与UTC 之间的跳秒信息在导航电文中发播。北斗系统采用北斗坐标系(BDCS),坐标系定义符合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规范,每年更新一次。

5.建设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统筹国内外资源,建成监测评估站网和各类中心,实时监测评估包括北斗系统在内的各大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状态、信号精度、信号质量和系统服务性能等,向用户提供原始数据、基础产品和监测评估信息服务,为用户应用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