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件变异形成的异体字原因分析与优化

构件变异形成的异体字原因分析与优化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件的变异是指同一构件在构字时采用不同的形态,从而形成的异体字,称为因构件的变异而形成的异体字。在本书的调查材料中,由于构件的变异而形成的异体字有8组,占全部异体字的1.4%。据扬雄的解释,“拜”字应从两只手。由于“手”在字的左部作构件时多写作“扌”,所以魏晋南北朝用字中出现了“拜”写作的字样。构件“火”在字的底部作构件时常变形为“灬”。将表音构件“逢”替换为“蓬”,将表意构件“火”改写成“灬”。

构件变异形成的异体字原因分析与优化

构件的变异是指同一构件在构字时采用不同的形态,从而形成的异体字,称为因构件的变异而形成的异体字。在本书的调查材料中,由于构件的变异而形成的异体字有8组,占全部异体字的1.4%。

在楷字系统中,构件在构字时采用什么形态往往与构件所处的位置有关,如“手”在字的左部作构件时往往写作“扌”,而在下部作构件时往往写作“手”;“火”在左部充当构件时往往写作“火”,而在下部充当构件时往往写作“灬”;“心”在字的下部充当构件时往往写作“心”或比“小”多一点的字形,在字的左部作构件时往往写作“忄”等。在本书调查的这批材料中,构件变异的情况并不多见。

拜:《说文·手部》记载为“img”的古文扬雄说:“拜从两手下。”据扬雄的解释,“拜”字应从两只手。由于“手”在字的左部作构件时多写作“扌”,所以魏晋南北朝用字中出现了“拜”写作img流沙坠简·简牍遗文6·20499)的字样。

到:《说文·至部》:“到,至也。从至刀声。”“刀”作构件时在字的上部常写作“刀”,在右部充当构件时隶书阶段多数还写作“刀”,楷书阶段已写作“刂”。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处在隶楷过渡阶段,既有隶意浓厚的字形出现,如img(流沙坠简·簿书类41·20152),保留了“刀”的写法;也有楷书形态的字形出现,如img(流沙坠简·简牍遗文58·20550),采用了“刂”作构件。(www.xing528.com)

构件“火”在字的底部作构件时常变形为“灬”。

㷭:《说文·火部》:“㷭,燧,侯表也。边有警则举火。从火逢声。”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中“㷭”写作img(流沙坠简·烽燧类37·21217)。将表音构件“逢”替换为“蓬”,将表意构件“火”改写成“灬”。再如《玉篇》:“燧,似醉切。以取火于日。”魏晋南北朝简牍用字中将“燧”写作img(流沙坠简·器物类56·203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