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字异体字的产生及原因

汉字异体字的产生及原因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这一巨变,大量的异体字、别字、俗体不断出现,从字形史上说,这一时期也是汉字史上一个混乱时期。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各地区语言文字的隔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文字异体繁多、使用混乱的局面。在本书所调查的文字材料中最大宗的两批就分别来自今天的甘肃和湖南地区,即古代的西域地区与三国时吴国地区。

汉字异体字的产生及原因

(一)魏晋南北朝社会历史因素

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这是一段长期混乱、缺乏统一政府的时期,有历史学家又将这一时期称为“新形态的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政权不断更迭。这一时期的汉字也发生了隶变、楷化等重大变化,完成了由古文字到今文字以及今文字自身发展、演变、成熟等一系列剧烈变化。伴随这一巨变,大量的异体字、别字、俗体不断出现,从字形史上说,这一时期也是汉字史上一个混乱时期。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各地区语言文字的隔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文字异体繁多、使用混乱的局面。

魏书·江式传》说当时“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辨之士,又以臆说炫惑于时,难以厘改。……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神虫为蚕,如斯甚众”。江式举的这些例字在本书所调查的这批文字材料中虽然没有见到,但从这段话仍旧可以得知当时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些用字情况,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用字的混乱。在当时也产生了一些试图对文字起规范作用的字书,如晋吕忱的《字林》和南朝顾野王的《玉篇》,但这些字书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本书所调查的文字材料中最大宗的两批就分别来自今天的甘肃和湖南地区,即古代的西域地区与三国吴国地区。这两地的用字就呈现出极大的不同。有些在吴国使用的文字在西域文字中从未出现过,如“曼”写作img嘉禾五年440·50440)、“浭”写作img(嘉禾五年756·50756)、“凡”写作img(5年101)等;也有些西域使用的文字在吴国用字中从未出现过,如“禮”写作“礼”(流沙坠简·杂事类86·20458),“關”作“关”(流沙坠简·简牍遗文32·20524)等。这些现象证明,在相对封闭、自治的地区之间,存在着所用语言文字上的差异。总体来说西域文字隶意较浓、对文字笔画、构件的省减较为大胆;吴国文字隶意已明显减弱,已具备楷书文字的雏形,对笔画、构件的省减现象较少,多表现为笔画、构件的变异。(www.xing528.com)

(二)隶变楷化进程中的字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汉字的隶定楷变时期,这是一项对古文字的笔形、结构进行全面改造的巨大工程,但这项工程的实施,不是由少数人有组织、有计划、按照预定步骤和规范来进行的,而是由异时异地众多使用文字的人自发行为所形成的一个历时的、散漫的制作流程。这就必不可免地导致了隶变期间极为严重的字形歧异现象的发生,从而打乱了秦代小篆刚刚建立起来的字符形体较为单一的格局,给社会用字带来很大的麻烦[19]。

有些字形表现出笔画还没有定形,小篆形态中,多为曲折、弯转的笔画,进入隶楷阶段文字以后,为了书写的方便,大多将这些曲折的笔画变为单独的笔画,使其更符合书写的方向。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单独的笔画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提、点等,处在过渡时期,这是形成异体字的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很多构件在隶定楷变过程中也发生了改变,但魏晋南北朝用字将很多隶书中构件的写法,带入了楷书中。也就是说整个字的笔势是楷书,使用的却是隶书中的构件形态。这两个方面,在前文已详细阐述,兹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