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字使用: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解析

汉字使用: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解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异体类型的最终判断,要依据具体语料使用情况的分析,所以,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异体字与同形字、通假字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字有多种不相关的意义,这样的用字情况就称为“同形字”。记录“裂肉”的“隋”与记录“国名”的“隋”即为一组同形字。这两个字形记录不同的词义,但声音相同,具备通假字的条件。也就是说异体字是以字形为本位的用字现象,而通假字是以音、义为本位的用字现象。

汉字使用: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解析

由于异体类型的最终判断,要依据具体语料使用情况的分析,所以,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异体字与同形字、通假字的关系。

与异体字相对的一个概念应该是“同形字”。这两个概念都是基于文字系统,形体统一于音义关系而产生的:记录同一个音义关系,使用了不同的形体,这类不同的形体关系就构成“异体”;记录不同的音义关系,使用了相同的形体,这类相同的形体关系就构成了“同形”[13]。一般来说,一个字有多种不相关的意义,这样的用字情况就称为“同形字”。同形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由于不同时代的人给不同的词造字,而字形偶合;或者由于汉字字体演变造成笔画变形、构件混同、结构变异,使得原本不同的两个字,混成了一个字;或者由于文字在使用层面,用字者改动字形,使本不相同的字,变成同形。例如:

“隋”和“隨”在《说文》中本是音义不同的两个字。《说文·辵部》:“隨,从也。从辵,img省声。”《集韵·支韵》:“隨,国名。”《说文·肉部》:“隋,裂肉也。从肉,从隓省。”魏晋南北朝用字时“隨”有时简写作“隋”,如“將張忠坐不與兵,魯平世相隋,令世隨水物。故行問者請行五十。”(流沙坠简·簿书类58·20169)。这里的“隋”当为“随从”的意义,与记录“裂肉”义的“隋”同形相混。至《广韵》已记载:“隋,他果切。国名,本作隨。”意义也演变为记载国名,“隋”原来的音义俱废,变成了与“随”的简省形态相同的字形。记录“裂肉”的“隋”与记录“国名”的“隋”即为一组同形字。

通假字也是一种用字现象,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的两个字之间的换用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已经脱离了汉字学的研究范畴,进入了词汇学的研究范畴,侧重研究的是两个汉字音、义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它的读音,而不需要考虑字形,将语言记录下来的时候,就会导致字形的讹误。这种现象就是通假字。

……腹中不调,一岁饮一丸,不下,至三丸。二岁三……七丸,不下,稍曾至十丸。(流沙坠简·方技类·医方)(www.xing528.com)

按:此处“曾”当为“增”的通假字:服用七丸药,如无效,可以增加至十丸。《说文·八部》:“曾,词之舒也。从八从曰,img声。”《说文·土部》:“增,益也。从土曾声。”这两个字形记录不同的词义,但声音相同,具备通假字的条件。

上述情况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并未将其纳入异体字的范畴中,是否为异体字要视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而定。

异体字是基于文字层面的研究,侧重研究的是几个字形之间的不同,当然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几个汉字是为记录同一个词而造的,差异的形成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书写变异而导致的。完全为记录两个词而造的字没有形体上的可比性,如“天”与“地”就不具备形体上的可比性。也就是说异体字是以字形为本位的用字现象,而通假字是以音、义为本位的用字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