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依恋类型的原因及优化建议

形成依恋类型的原因及优化建议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斯沃思及其同事经过研究发现,儿童之所以形成不同性质的依恋,主要在于教养者即母亲对儿童的态度、行为方式的不同。金博格在第一年中每隔3 个月测验婴儿的社会行为、母亲的看护方式及其婴儿的气质特征;1 年之后,测验婴儿在陌生情境中对母亲的依恋类型。结果表明,母亲的看护方式决定了日后的依恋类型。所以,目前心理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母亲是依恋关系的决定因素。儿童本身的气质特点也是其依恋的因素。

形成依恋类型的原因及优化建议

安斯沃思及其同事经过研究发现,儿童之所以形成不同性质的依恋,主要在于教养者即母亲对儿童的态度、行为方式的不同。他认为这些态度和行为包括:(1)母亲喜爱孩子的程度;(2)母亲照料孩子的质量(完全为了抱抱孩子而把婴儿抱起一段时间的次数);(3)母亲对于婴儿的信号和交往能够觉察、正确理解和反应的程度。例如,他们在研究中发现,3~6 个月的婴儿的哭叫如果容易引起母亲的关注和照管,那么,在第一年的下半年中,他们很少发出啼哭,而多应用非啼哭的交往手段(Bell & Ainsworth,1972)。母亲如果能分清婴儿的饥饿、愤怒和痛苦的哭叫,而且能有区别地、迅速地做出反应,有助于婴儿形成安全性的依恋(Ainsworth,1973)。

安斯沃思及其同事还研究了母亲喂养方式对婴儿依恋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婴儿的食物需要显示高度敏感性的母亲,他们的婴儿都属于安全性依恋。而在12 个对婴儿喂食不敏感的母亲那里,有10 个婴儿是属于不安全型的依恋,只有2 个婴儿是安全型的依恋。当这些婴儿满12 个月时,研究者重新考察了母亲教养类型与婴儿依恋间的关系。他们从敏感性—不敏感性,接受—拒绝,合作—干扰,易接近—不理会四个方面评定母亲教养婴儿的行为特征,结果发现,安全型依恋婴儿的母亲,这四个方面的得分都较高,即这些母亲都是敏感的、接受的、合作的,也是婴儿易接近的,另外两类不安全型依恋的婴儿的母亲这四个方面的得分都比较低,所不同的是,回避型依恋婴儿的母亲在拒绝、不敏感方面表现得更多些,而反抗型依恋婴儿的母亲则在干扰和不理会方面表现得更多些。

金博格(Susan Goldberg)曾在1986 年对早熟的婴儿进行了研究。早熟的婴儿更多地表现出呆滞、无反应的气质特征,似乎难以形成稳定的依恋。金博格在第一年中每隔3 个月测验婴儿的社会行为、母亲的看护方式(如对婴儿的接纳性、对社会性信号的敏感性、可接受性)及其婴儿的气质特征;1 年之后,测验婴儿在陌生情境中对母亲的依恋类型。结果表明,母亲的看护方式决定了日后的依恋类型。其中大部分早熟的、呆滞的、无反应的婴儿都与母亲建立了稳定的依恋关系。

儿童依恋的类型不同,其母亲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也不同。

安全型依恋儿童的母亲,是富有责任心的、敏感的、充满爱心的母亲,她们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对儿童所发出的各种社会性信号、需求非常敏感,并给予迅速积极的反应;(2)能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儿童,而不是以自己的个性、情绪要求儿童,或把自己的行为习惯强加给儿童;(3)对儿童总是充满爱心与关怀,富有充沛的感情与良好的情绪表达;(4)经常搂抱、亲吻孩子,从与孩子密切的身体接触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与喜悦。

回避型依恋儿童的母亲的行为特点是:(1)对儿童发出的各种信号及需要不敏感;往往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迅速反应;(2)对孩子没兴趣,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很少,甚至拒绝孩子与其身体主动接触;(3)对孩子的感情冷淡,经常以一种生气的、怒气冲冲的方式对待儿童。(www.xing528.com)

反抗型依恋儿童的母亲的突出特点是:(1)对儿童有兴趣,喜欢接触儿童,愿意与儿童保持密切的身体接触;(2)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发出的信号有时不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因而往往做出错误的、不适当的反应;(3)对儿童表现出多变的、不稳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比如,有时对儿童很亲近、充满热情,有时又怒气冲冲、不理解儿童的要求,对儿童的态度方式随自己的心境、情绪而变化。

由此可见,母亲对待孩子的教养态度、行为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孩子所形成的依恋类型的不同。所以,目前心理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母亲是依恋关系的决定因素。因此,老师、父母一定要密切注意自己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地关心、爱护儿童,与儿童保持密切的接触,对他们的需求给以积极迅速的反应,切不可忽视、冷淡、不理睬儿童,更不能随意地训斥儿童,对儿童发脾气。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在与老师、父母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和舒适,从而使其对教养者形成稳定的依恋。

儿童本身的气质特点也是其依恋的因素。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过程,既有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也有母亲对婴儿的依恋,因而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不仅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态度行为有关,还可能与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

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影响了母亲对他们的态度。那些见人便笑,喜欢被人抱的婴儿更容易赢得成人的欢心;而那些不容易被抚慰,一旦安静下来的婴儿竟遭到成人的冷落,与人交往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1983 年格林等人(Greene,Fox & Lew is)的研究表明,成人对那些烦躁的或是无反应的婴儿很难建立情感联系;经常哭闹的婴儿也无法与成人发展积极的交往。还有的研究发现,如果婴幼儿对母亲表现出注视、微笑等积极的情感模式,那么,母亲则会对孩子形成积极的依恋感。

总之,儿童依恋的形成,部分是由于儿童自身的气质特点以及母亲本身先前存在的行为倾向造成的,但更为关键的因素则是母亲的态度和行为特征,母亲对婴幼儿需要的反应以及母子的相互作用方式决定了儿童依恋的性质。因此,要使儿童获得稳定、安全的依恋,母亲必须学会养育儿童的合理的行为方式,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婴儿的行为节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