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实现产业协同整合的力量

互联网:实现产业协同整合的力量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的主要模式,是以互联网技术整合各个传统产业,或者各个传统产业将互联网作为新的生产资源配置进来。无论如何,整合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协同管理会使企业组织的利益最大化。协同必须是基于人,而不是基于产品和基于流程。目前正在逐渐发展为集团化跨组织协同、产业链伙伴的协同。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技术、产业、人群、价值之间的协同来实现的“+”即协同。

互联网:实现产业协同整合的力量

互联网+”的主要模式,是以互联网技术整合各个传统产业,或者各个传统产业将互联网作为新的生产资源配置进来。无论如何,整合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

“互联网+”以什么来实现整合?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技术、产业、人群、价值之间的协同来实现的。

协同,顾名思义,就是把局部的、分散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合理排列和优化组合,整合起来完成某项任务。组织内部通过“竞争—合作—协调”的协同运行机制可以实现价值链的重新衔接,即形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子系统组成一个“自组织”体系。这样,整个企业系统所产生的利益和效用将远远大于各个子系统之和。也就是说,协同管理会使企业组织的利益最大化。

赫伯特·西蒙说:“人是一种能够解决问题、使用技能的社会动物。对人类而言,在摆脱了饥饿之后,有两种体验变得极为重要。首先一种最深刻的需求就是运用技能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从中获得巨大快感——不管是打出一记好球,还是漂亮地解决一个问题。另一种需求就是与少数其他人建立起有意义的真诚的关系——爱和被爱,分享体验,互相尊重,同舟共济。”这段话,很好地阐释了协同需求的心理机制。

管理咨询业的鼻祖和宗师马文·鲍尔说:“任何服务性企业都无法承受合伙人之间同床异梦的考验,所有的合伙人都要与公司、与其他人同心同德,这样的企业才能壮大。”协同的核心是人本主义,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依靠!协同必须是基于人,而不是基于产品和基于流程。(www.xing528.com)

当把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所构建的电商生态,缩小为一个业务生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对接的规律。在电商的生态体系里,一鼓作气地把消费者、商家、分销商、物流企业、支付平台等不同主体收入囊中,打通了挑选、购买、下单、支付、送达、退换货、重复购买等全部环节。电商在整个商业模式中,扮演了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打通了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帮助卖方快速协同快速响应买方需求,把整个价值链实现了拓展和提升,简而言之,电商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了协同管理。

未来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与终端客户之间的交互效果,将更加依赖于员工、伙伴、经销商、供应商等多个主体的协同,每一个环节都将可能成为利润的来源。而企业如果能够利用自身的门户、知识、流程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服务于这些主体及其所涉及的业务过程,打造基于业务价值链的资源、信息和流程交互,构建这样的统一平台,必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协同的层次看,初期阶段主要实现内部人员的沟通协调,然后发展为遵守业务规则的业务流程协同,再发展为以业务系统集成为依托的全方位协同。目前正在逐渐发展为集团化跨组织协同、产业链伙伴的协同。用户从对组织行为中个体行为的管控走向制度的落地。尤其是近两年,用户的应用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在解决了自己内部个体行为的规范性之后,开始逐渐重视应用集成,要求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可以打通、流程可以跳转、审批。有些用户在内部协同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开始把协同OA软件的应用扩展到组织之外,进行产业的协同。所以实现跨组织、泛组织之间的协同应用是“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

“互联网+”以什么来实现整合?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技术、产业、人群、价值之间的协同来实现的“+”即协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