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与阅读推广的协同共进

互联网+与阅读推广的协同共进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互联网+”结合的阅读推广,可以更好地掌握读者阅读需求,能够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不断进行“互联网+”图书馆的努力与尝试,并在阅读推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契机,做好在校读者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的受重视程度与研究深度与日俱增。

互联网+与阅读推广的协同共进

(一)“互联网+”下阅读推广的优势

1.读者满意度提高

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互联网+”阅读推广模式对读者的阅读特点和习惯了如指掌,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送个性化需要的知识资源,从而帮助读者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钻研,零碎时间能够被高效利用起来,符合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学习特点。

2.读者阅读投入降低

受“互联网+”阅读推广模式影响,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地址空间来保存知识资源,使得图书馆资源成本降低,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低价或免费资源来阅读。同时,读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App 软件实现随时随地的阅读,不必再浪费时间和金钱去特定的场所进行阅读。这两方面都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投入。

3.阅读推广个性化强

阅读推广是面向读者提供的在线服务,需要根据读者的意愿和喜好进行知识的推送。因此,在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服务时,图书馆必须进行读者意愿调查,或者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将读者的兴趣爱好进行总结与归纳,形成一定的兴趣群体,然后对群体进行类似知识资源的推送,保证读者兴趣的可持续性。同时,对群体中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类型、学习专业特点、主攻方向和休闲阅读类别等进行归类,从而可以向读者推出个性化服务模式,结合完善的个性化服务反馈和评估,形成阅读推广的个性化特点。

4.读者群体开发度广

读者群体开发度指的是在原有群体基础上通过阅读推广对读者关系网中的成员进行阅读开发,使得读者群体不断扩大的特性。在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通过特定的App 可以不断扩大读者群体,将社会读者纳入高校图书馆服务范畴,使得阅读不再有界限,保证知识的利用率全面提升。与此同时,阅读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民阅读成为可能。(www.xing528.com)

5.提高阅读推广的服务效能

将阅读推广和“互联网+”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以更低的投入、更快的速度覆盖最大范围的群体。与“互联网+”结合的阅读推广,可以更好地掌握读者阅读需求,能够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二)“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

当前,各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阅读推广,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实践活动,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和读者服务满意度。通过图书馆举办、图书馆与校内其他部门合作、跨校区图书馆合作三种方式,进行阅读资源与服务的推送,一方面有效整合了资源与服务,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提升了阅读推广的影响力。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主要有举办图书展览、开办讲座、新书推荐、图书漂流、阅读之星评比、书海寻宝读书交流会等。读者通过参与相关活动,分享阅读经验,获得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主要是指各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精细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如通过数字图书馆、微服务推广平台(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QQ 群、BBS 论坛等)等进行的阅读推广活动。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不断进行“互联网+”图书馆的努力与尝试,并在阅读推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的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模式存在明显区别:前者依赖传统的媒介平台,如口头传播、书刊、实物展示等,后者则借助互联网络新型传播方式,如PC、微服务平台、智能系统等;前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缺乏有效的甄别过程,信息接纳吸收程度差,后者是信息的主动选择,能够更好地互动沟通,易于信息的转化和有效利用;前者具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后者是在泛化环境下的阅读,阅读量和阅读内容无限且不断增长;前者信息传播速度慢,后者信息传播速度快。

近几年来,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契机,做好在校读者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的受重视程度与研究深度与日俱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