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故事,书海沧桑泰华楼,珍藏百年禁书抄本

广州故事,书海沧桑泰华楼,珍藏百年禁书抄本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文田以藏有此拓本而自珍,视为镇楼之宝,因将书轩取名为“泰华楼”。在建设大潮中,为了保全这处房子,李文田之孙,书法家李曲斋用一个白色云石牌子上书“西关百年老屋之一”挂在门口,后来,又找到时任广州市领导的欧初题写了“泰华楼”三个大字为此楼“护身”。在泰华楼中,特别喜欢收购清代视为禁书的明人别集及抄本,竟达数百种之多。现时的泰华楼内,还剩存十余个木书柜,当初至少有几十个。

广州故事,书海沧桑泰华楼,珍藏百年禁书抄本

陈泽泓

泰华楼外景

位于广州西关多宝路多宝坊,在恩宁路八和会馆附近,古街深巷内,今存一处清代探花李文田的旧居泰华楼。这是一座古老的清代建筑,从他身边匆匆走过的人们,很少知道这处楼房叫泰华楼,而且曾经有过一位名声显赫的文人高官居于此处。(www.xing528.com)

泰华楼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建成时占地有3800多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旧址大部分由政府办学,现仅存探花书轩。这是李文田居于此处时读书的书斋,面阔三间,占地面积42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石脚。内进为书斋房舍和庭院。庭院置假山,种植花木,环境幽静。书斋包括厅堂和房间。书斋内曾经有过最可宝贵的一批藏书丛帖。此宅为何称泰华楼?是因为李文田当年收藏有极为珍贵的双碑拓本:宋拓本秦《泰山刻石》和汉《西岳华山庙碑》拓本。《泰山刻石》乃秦始皇颁刻之《泰山封禅书》,碑文为秦相李斯手书之小篆。《西岳华山庙碑》为隶书。两碑均已先后毁于天灾,拓本就显得特别珍贵。李文田以藏有此拓本而自珍,视为镇楼之宝,因将书轩取名为“泰华楼”。广东大儒、学海堂学长陈澧为书轩手书“泰华楼”匾,匾铭曰:“东泰西华,秦篆汉隶;如此至宝,是谓稀世;谁其得之,青莲学士;有大笔兮一枝,与双碑兮鼎峙。”此匾现仍悬挂在书轩大厅内。至于《泰山刻石》《西岳华山庙碑》拓本,一说在抗日战争中散失,一说珍藏于香港。在建设大潮中,为了保全这处房子,李文田之孙,书法家李曲斋用一个白色云石牌子上书“西关百年老屋之一”挂在门口,后来,又找到时任广州市领导的欧初题写了“泰华楼”三个大字为此楼“护身”。李文田喜欢藏书,据说藏书最盛时近十万册。在泰华楼中,特别喜欢收购清代视为禁书的明人别集及抄本,竟达数百种之多。李文田临终前,嘱咐他儿子李渊硕说,我只留了楼和书给你,如果你日后生活拮据,首先要卖楼养活一家人,如果楼卖完了,实在没办法,才能卖书,书要留给子孙。因此,他的后人十分珍惜藏书。但是经受不了天灾人祸的劫难,民国初年的1915年乙卯大水,广州城淹了7天7夜,书被水浸受损。日军侵占广州,李渊硕将珍贵的书籍打包运到香港赤柱一间屋里避存,不幸遭日军飞机轰炸,损失不少精品。之后,蔡元培造访恩师李文田的泰华楼,发现李文田的大孙子李棪斋是可造之材,提点他去北大求学,李棪斋又带了一些书籍去北京,后来生活困难无奈抵押变卖书籍。“文化大革命”时,又有街坊以破“四旧”为名,搬走了满满三部人力三轮车的书拿去烧掉。剩余书籍陆续散失,中大图书馆幸得保存一些,但已经不多了。现时的泰华楼内,还剩存十余个木书柜,当初至少有几十个。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顺德人。早年家境贫寒,在师友资助下,到名士梁九图家为其子伴读,得浏览梁家藏书和名人奏议,学业大进,成为一名通晓兵法、经史、天文、地理之学的博学之士,18岁获县试第一名。清咸丰九年(1859),26岁中进士,殿试取为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江西学政,后升任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多次出任各省乡试考官及阅卷大臣。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梁鼎芬、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都是他的门生。李文田去世后,蔡元培撰写《先师李文田传》以悼念他。李文田为官忠勉,作风廉正。据清人笔记,他担任会试副总裁时,赴考的康有为通过户部侍郎南海同乡张荫垣替其说情,耿直的李文田虽然也赏识康有为的文才,却对他的做法很反感,康有为始终未能进入一甲而未能进入翰林院,这也是一桩历史公案。同治十三年(1874),慈禧太后为一已享乐,不顾国库空虚,内忧外患交织,打算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李文田与一些正直的官员不怕犯颜直谏,阻了此事。不久,他又弹劾大学士瑞麟贪污舞弊,为朝野人士所瞩目。他居家守丧,一住11年,期间热心社会公益,主管惠济义仓,担任凤山、应元二书院主讲,还热心家乡水利建设。受两广总督刘坤一委托,主持修筑清远石角围、三水大路围。他亲自察看地形,确定修堤方案,并募捐巨款,解决了筑围经费,完成修堤工程。接着促成建成三水莘田围,当地为铭记李文田这一功绩,将莘田围称之为“莘田探花围”。在他服满本拟回朝复职时,法军侵略越南边防紧急,他奉旨与龙天僖督办广东团防,规划布置有方,受到两广总督张之洞和钦差大臣彭玉麟的称赞。中法战争期间,谅山前线告急,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缺饷求援,李文田迅速筹得巨款解困,又会同张之洞保荐冯子材出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扭转了战局。他赴京复职之后,按管工部钱法堂,大力进行稽查整顿,使部务有所改观。日军攻陷朝鲜,进逼辽宁,李文田上疏弹劾主持国政的礼亲王,吁请起用恭亲王。辽南陷落,他受任特派团防大臣,负责守卫京城,激励大家说:“大臣捍卫朝廷,应置一已安危于度外,万一发生不测,南海子桥边就是我的殉国之所!”慈禧太后60寿辰,群臣有投其所好而议张盛典,李文田则上《请停点景,但行朝贺》疏,直指“安危所系,实在呼吸之间”,遂息铺张之议。他上疏反对李鸿章裁撤湘军、专任淮军之举,说是“兵柄忌一家,骄军难独任”。许多人为之担心,他却凛然无畏。李鸿章虽常被李文田批评,政见不同,却深为李文田的人品、学识所折服,当作知己。他曾上奏保举四位可堪出使者,李文田名列其中。光绪二十一年(1895),李文田奉命稽查户部三库事务,连日冒着风雪外出奔走,感染风寒,喘病大作,病逝于官邸。追谥“文诚”。李文田的书法造诣颇高,对碑帖有深入考究。其书法融篆隶楷于一炉,笔力酣畅饱满,意态厚重雍容,卓然成一代大家。中南海悬匾“颐年堂”就是李文田的书法。作为一个正直的学者,他平生不置田产,薪俸除了养家之外,全部用于搜求收购古籍及碑帖。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尤精于元史金石及书法。他对碑帖鉴赏也颇多精辟见解,深为时人倾服,如对大名鼎鼎的《兰亭序》提出怀疑,可谓发聋振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