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仓颉庙碑:西安碑林珍藏版,九百年风雨沧桑

仓颉庙碑:西安碑林珍藏版,九百年风雨沧桑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仓颉庙碑》原立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千米的史官镇,为纪念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仓颉而立,1971年从仓颉庙移入西安碑林。仓颉造字的行为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在春末夏初之时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百姓共同学习。西安碑林收藏的这件《仓颉庙碑》的造型非常独特,其圭形的碑首和圆形的碑穿为我们展现了早期碑石的形制和作用。

仓颉庙碑:西安碑林珍藏版,九百年风雨沧桑

仓颉庙碑》原立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千米的史官镇,为纪念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仓颉而立,1971年从仓颉庙移入西安碑林。碑石刻于东汉延熹五年(162),高160厘米。碑文24 行,计910 余字。此碑为上锐下方的尖首形碑,上穿一圆孔,因形似玉圭而得名“圭首碑”。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已漫漶不清,但尚能从碑面上感觉出汉隶古朴厚实的气息,也能依稀辨出“仓颉天生德”等应是记述仓颉功德的文字。

传说,在远古时代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主要靠“结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发生过的事情。但是,这种靠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总是不够方便,而且也不易保留。当时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虽然天生睿德,长有四个眼睛,可由于需要记录的事情太多,难免会出现差错。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仓颉独自在雪中漫步,当他看到雪地上留有鸟兽的爪印时,感到非常好奇,又无比兴奋。他停下脚步细细观察,在不断描摹中深受启发。于是,他每日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鸟兽鱼虫的行迹和草木器皿的形状,久而久之便根据自然界事物的形象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仓颉造字的行为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在春末夏初之时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百姓共同学习。就在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谷雨,从此世间万物再没有什么秘密,鬼怪因无法藏匿踪迹,吓得在夜晚哭泣。这便是“天雨粟,鬼夜哭”的来历。

仓颉庙碑

文字的出现令人们的思想变得丰富广阔,生产力、创造力也得以增强,真正开始了人们对天地神秘事物的揭示与记载。从此,人们开始在每年的这一天祭拜仓颉,纪念他的伟大贡献,并把这天命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象征着“播谷降雨,雨生百谷”。仓颉创造了文字,改变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然而,仓颉造字仅仅是个传说。事实上,文字的产生应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是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才逐步完成的,而仓颉可能只是汉字的整理者。(www.xing528.com)

西安碑林收藏的这件《仓颉庙碑》的造型非常独特,其圭形的碑首和圆形的碑穿为我们展现了早期碑石的形制和作用。此外,这方碑石的书法质朴秀丽,是非常典型的汉隶碑刻,可谓珍品。

仓颉庙碑拓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