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遍直接肯定

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遍直接肯定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中,人与人的物质关系是形成他们一切关系的基础。物质利益支配人的全部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普遍的否定”。“然而这种抽象的说法反而可以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妨碍别人利益的实现,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所造成的结果,不是普遍的肯定,而是普遍的否定。”[26]而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一切人帮助支持一切人的态度和行为却是常态,呈现的是“普遍的直接肯定”。

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遍直接肯定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中,人与人的物质关系是形成他们一切关系的基础。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处于物的依赖性这种社会形态下,人与人之间表现出一种复杂的矛盾关系。物质利益支配人的全部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普遍的否定”。残酷的竞争中个人利益至上,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私人利益的时候,好像能实现私人利益的总体提高和普遍利益的增强。“然而这种抽象的说法反而可以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妨碍别人利益的实现,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所造成的结果,不是普遍的肯定,而是普遍的否定。”[26]而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一切人帮助支持一切人的态度和行为却是常态,呈现的是“普遍的直接肯定”。

首先,成员之间的关系在社区学习共同体有限的规模和范围里,突破了“物的依赖性”,抛却了“物”的价值中介,直接建立在精神和心灵的层面上。物的依赖性下,人只能依靠自己拥有的经济物品或劳动去交换别人的经济物品、劳动与价值,每个人的眼中只有这些能带来货币价值与利益的经济物品或劳动,而没有完整的人的存在;物的依赖性下,物、货币等经济利益成为普遍的衡量标准,结果的利益最大化是基本的价值理念,并不注重过程。而精神与心灵的依恋下,成员个人不再依赖自身的“物”的价值,成员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习惯、情感、体验等,都是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独一无二”的、受到所有人尊重与认可的存在,每个成员都是以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而成为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员个性化的感受、精神的成长、心灵的丰满成为衡量标准。这样的标准没有统一的量的规定,容许个性化、多元化、差异性的存在,每个人的幸福快乐成为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成员们追求过程的享受而不注重结果的对比,欣赏别人的成功并因此而感到快乐。巧手女人家[27]里,女人们努力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在自己的亲手劳动中感受快乐”。方女士说:“自己动手的劳动成果,自己看着,就觉得特别开心。自己包的粽子,自己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女人家里大家一起DIY的乐趣啊。”面点师陈女士说:“我指导大家一起学做面点,看到大家一个个都会做了,自己觉得很开心,欣赏别人做好的东西,就像欣赏艺术品一样,很开心。”在彩霞花友会的成员们身上,研究者看到的是在种花的劳动中对自己的内心的感受、体验的关注。无论是哪种比赛,比赛结果都不是他们所在意的,而比赛过程中的乐趣和心情,以及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才是他们最看重的,怡情养性才是彩霞花友会成员们的最终追求。比赛的结果无论是名次、奖品或锦旗,是物质性的,而社区学习共同体里的心灵的相通,是纯意识性的,这里的守望相助是更高的境界。

其次,这里是一个允许和鼓励每个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小空间,具备马克思的第三种社会形态的基本属性。在这种形态下,人与人之间没有物质利益的牵绊和计量,成员不会被“一己私利”所支配,不会被残酷的竞争和个人利益至上所左右,普遍地表现出为他人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正如姐妹编织社[28]“成员之间的关系并非像企业中员工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利益关系,她们合作、互助,彼此真诚地关心、关爱对方,真心对待其他成员,即使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也会主动放弃,成全他人”。在爱摄生活[29]中,成员们最爱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分享。(www.xing528.com)

第三,每个成员对他人的定位与判断,不是“妨碍自己利益的实现”的对立面,而是与自己共赢共享、相互扶持的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的“伙伴”和“家人”。人与人之间表现的不是“隔绝”“对抗”“冷漠”,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怀疑、孤独、忧虑感,而是彼此信任、相互依赖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与归属感,表现出“普遍的肯定”形态。正如巧手女人家里丁女士所说的:“俗话说,百家姓,百条心。而女人家里,可以说人与人之间能有这样的交往真的不容易。无论学什么,人家都是诚心诚意、毫无保留地教你;有什么不懂的,大家都会给你帮助;心里有什么疙疙瘩瘩,可以有人倾诉,大家也会来开导开导你。就像是我在社区里的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