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使用操作法的五个注意事项

使用操作法的五个注意事项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只是给幼儿下达一个任务,幼儿则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尝试、思考、探索,产生顿悟,有所发现,有所体验。但运用操作法应注意以下五点。

使用操作法的五个注意事项

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皮亚杰在他的著作《数学教育的发展》中指出,那种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仅靠语言而忽视动作的做法是错误的。尤其是年幼的学生,理解算术和几何更需要动作。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索发现,才是最好的学习。

操作法有多种分类,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发散性操作,按其组织形式又可以分为集体操作和个人操作。

1.示范性操作

示范性操作是有目的的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员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一般来讲,示范性操作主要适用于学习技能的初期,特别是学习一些基本技能的时候,有经验的教师在示范教学中不刻板地重复例证,不死板地规定技能,而是很注意灵活变通、合理操作,使幼儿不满足于现成方法的模仿,注意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学习。也就是说,在示范教学中要配合其他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模仿学习中尽可能应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和探索新情景等心智操作,以克服示范教学法的保守性。

示范性操作包括语音的示范、动作的示范和书写的示范等几个方面。语音的示范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声音进行的,如外语的语音教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和音乐的唱歌教学等。动作示范主要通过各种动作进行,如体育的各种示范动作、自然科学的各种实验操作等。书写示范主要是通过书写方法和格式进行的,如写字的方法、符号和公式的书写要求、解题的步骤、实验报告的格式等。除这些以外,其他如教师的言行、教学态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都具有示范性,都能深刻地影响幼儿,都是应该经常注意的。

2.验证性操作

验证性操作是指教师先进行讲解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然后再让幼儿通过操作予以体验和验证,以巩固和加深数学知识和技能。这种操作类型经常用在较难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新的操作材料的使用上。由于缺乏经验,小班幼儿往往会缺乏方向性,不利于其正确感知、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这时教师以一定的动作示范或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然后再让幼儿通过操作进行体验,就不但能减少幼儿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幼儿较直接的理解数学关系。

3.发散性操作

发散性操作是指幼儿根据教师的发散性要求,依靠想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不同方式的操作,以获得多样化或与众不同的操作效果。这种操作形式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充分的操作机会,多方面的感知操作材料,从而更好地感知、理解数学内容,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提高。例如,小朋友在玩积木的时候,可以要求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把它拼成一个正方体

4.探索性操作

探索性操作是指幼儿带着一定的意向或根据一定的任务指向,通过操作,独立自主的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只是给幼儿下达一个任务,幼儿则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尝试、思考、探索,产生顿悟,有所发现,有所体验。由于这种操作方式贯彻的是“一切以幼儿为主”的思想,它符合当前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操作形式。例如,在认识长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幼儿布置任务:看看长方体桌子有几个面?几个顶点?然后让幼儿进行感知和探索,从中获得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操作活动对促进儿童掌握初步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应该运用到幼儿数学教育的一切活动内容中。但运用操作法应注意以下五点。

1.明确操作目的

运用操作法主要是依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提出的。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的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操作的目的,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感知蕴含于材料中的数量关系,应根据幼儿操作活动的具体进程,适时的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幼儿边思考、边交流、边动手,并最终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2.创设操作条件

教师应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设合适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中包括为每个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可以选择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如瓶盖、纽扣、扑克牌等等,同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为了使操作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为儿童提供合适的场地以及足够幼儿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操作材料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才能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同伴间才有充分的交流机会。

3.交代操作规则

在正式的操作活动进行前,教师应先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对幼小儿童缺乏操作经验及幼儿在使用新的操作材料或工具时,教师应通过适当的讲解,交代具体的要求和方法,然后再让幼儿通过操作来体验,起到巩固和加深体验的作用,以保证幼儿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减少其盲目性、随意性。

4.加强操作指导

操作活动以幼儿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指导;相反,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操作活动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观察幼儿操作的具体情况,为有针对性的指导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思考,发展他们的探究精神,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完成操作任务;引导同伴间的交流、表达和合作等。

5.评价操作结果

幼儿通过操作所获得知识是粗浅的、零碎的,需要教师的归纳和评价。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操作过程中的归纳、评价,帮助幼儿形成比较完成的、正确的数学概念。此外,教师还必须重视对个别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理性、新颖性和创造性予以充分的肯定,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

对点案例

认识相邻数(大班)(www.xing528.com)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卡若干。

2.房子图10副。

3.操作点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二、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1.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今天,我们除了客人老师外,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大数片1—10)数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数字国王买的新房子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2.(展示房子图)今天数字宝宝们就要搬家住进新房子了,可是他们买的房子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住在哪一栋房子。他们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把他们送到新房子里去,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请10名幼儿上前把数字宝宝送到新家,大家说说送的对吗?为什么?

4.数字宝宝住进了新房子,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2比前面的1多1,2比后面的3少1,所以2的邻居是1和3。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比这个数多1,比这个数少1,那么他的前后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

5.现在苹果宝宝也想找邻居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出示幻灯片)苹果“3”和“6”。

师:苹果3的邻居是谁?苹果6的邻居是谁?

活动反思:

通过幼儿具体操作,反复练习掌握相邻数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