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范有序的义务教育治理之必要

规范有序的义务教育治理之必要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均衡发展还是统筹发展,教育治理的目标都是缩小教育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公平,这也是政府的主要责任。重构义务教育生态,要求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要为学校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些地方的学校之间互相挖教师、挖生源,虚假宣传,甚至互相倾轧,教育部门缺乏监管,这样的竞争显然不利于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规范有序的义务教育治理之必要

学校之间存在差异是绝对的,只是差异大小的区别。无论是均衡发展还是统筹发展,教育治理的目标都是缩小教育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公平,这也是政府的主要责任。自身发展能力的不同会带来校际差距,政策导向也会带来校际差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政策导向带来的校际差距更难消除,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专门打造培育一批优质学校,代表当地教育的形象或者政府办学的政绩,这些学校除了经费投入享受优惠以外,学校的行政级别也会高于其他学校,各种创建评优活动的机会也会得到优先考虑,一些名校几乎将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优秀教师集中,招生占有优势,有时学校出现违规现象也会受到一定的庇护,学校之间的差异一目了然。

重构义务教育生态,要求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要为学校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所有学校的办学活力,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简政放权,定好规矩,让学校充分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共生共荣的学校发展格局。那么,为了缩小差距,学校之间能不能有竞争?应该说,学校之间的竞争是必要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和提升的动力,但是竞争必须是有序的,要在办学规范之内竞争,在彰显特色方面竞争,而不是无序竞争。一些地方的学校之间互相挖教师、挖生源,虚假宣传,甚至互相倾轧,教育部门缺乏监管,这样的竞争显然不利于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这就要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规范竞争方面制定体现公平、体现教育规律的评价标准,特别是给弱势学校提供发展空间和自我实现的平台,对违背教育规律的竞争给予必要的惩罚,让每一所学校都得到良好发展。

义务教育生态的失衡源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历史阶段,非均衡发展的方式长期积累,导致现在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和群体差距,也带来学生和家长择校的强烈冲动,扭曲了教育基本的价值观、质量观,这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付出的沉重代价,如果对这一代价没有清醒的认识,不从根本上修复这种失衡,那么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会大打折扣。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我们修复失衡的教育生态提供了良好时机。(www.xing528.com)

(原题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的关键是重构教育生态》,刊载于《陕西教育·综合》2016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