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的东海渔获:历史发展与挑战

宁波的东海渔获:历史发展与挑战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至今,宁波的“东海渔获”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四个发展阶段。秦汉时期,宁波沿海渔民就已将收获的海产品,运到县县治和象山东门岛等地进行“山海互市”。抗战时期,象山东门、镇海蟹浦、北仑郭巨、鄞县东钱湖等地,有相当部分的渔民,惨遭日寇的无辜枪杀,渔船惨被焚毁,宁波渔业经济也因此至为萧条。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宁波“东海渔获”的第三阶段。

宁波的东海渔获:历史发展与挑战

自古至今,宁波的“东海渔获”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清代后期。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这一阶段的“东海渔获”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1)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六支木浆、船型陶舟、骨锥、骨镖和大量的动物水生骨骸,表明甬上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以渔猎为生的这一传闻,并非仅仅只是传说。(2)秦汉时期,宁波沿海渔民就已将收获的海产品,运到县县治和象山东门岛等地进行“山海互市”。(3)唐代,宁波不但海洋捕捞规模日渐扩大,而且开始养殖贝壳类海洋生物,更有部分海产品如淡菜、石首鱼、白蟹、泥螺被列为贡品。(4)南宋时期,海洋捕捞业由于造船业的发达而有更为快速地成长,据说当时宁波最盛时有船只7916艘,经常取道韭山去东海捕鱼。(5)从元代开始,乌贼成为鄞县海洋捕捞业的大宗产品和甬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6)明代前期因饱受倭乱之苦而被迫内迁的海岛渔民,在鄞县东钱湖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大对作业法。(7)随着倭寇的平定,明代中后期宁波渔市趋于复兴,今江厦街和后塘街一带在当时更是繁华异常。(8)自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放海禁以来,尤其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许民众迁居海岛之后,宁波渔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值得称道的重要发展期,并先后形成了众多通过“排甲互保制”组织而成的渔帮,例如镇海北乡的张网船渔帮(1724)、象山东门大捕船渔帮(1739)、奉化栖凤渔帮(1745)、桐照渔帮(1798),以及咸丰年间(1851—1861)的鄞县东钱湖、姜山、大嵩三大渔帮。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宁波渔团局统计,当时宁波境内共有渔民7109人、渔船800艘。

第二阶段始于清末民初,下迄1949年宁波解放,并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时期:(1)清朝末年,因海盗横行,渔船往往需要武力护航才能出海作业,彼时宁波渔业也因此比较低迷,这期间最大的亮点就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浙江渔业公司在江北岸的成立。(2)得益于1914年《渔轮护洋缉盗奖励条例》的颁行,又受惠于1917年佘山洋渔场的发现,宁波海运捕捞业逐渐进入兴盛期,仅鄞县“湖帮”“大嵩江帮”“姜山帮”这三大渔帮名下,就有渔民13095人、各类渔船2589艘,而且部分渔民为就近生产、方便生活,在1932—1936年,纷纷从鄞县迁居舟山。(3)抗战时期,象山东门、镇海蟹浦、北仑郭巨、鄞县东钱湖等地,有相当部分的渔民,惨遭日寇的无辜枪杀,渔船惨被焚毁,宁波渔业经济也因此至为萧条。(4)抗战胜利后,宁波的海洋捕捞业虽一度趋于复苏,渔船数量也曾恢复至战前的60%,但好景不长,就因为政治腐败、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海盗四起而难以为继,于是渔民纷纷破产或转业,到1949年5月宁波解放时,境内渔船仅剩1607艘。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是宁波“东海渔获”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大体上可细分为三个时期:(1)1949—1957年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当时宁波海洋渔业根据“先恢复,后发展”的政策,实施“以捕捞为主”的生产方针,境内渔船总数到1955年已接近于1935年时的历史最高水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海洋渔业公司(后改称宁波海洋渔业公司)在1937年迁址于孔浦,并迅速发展壮大为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国营海洋捕捞综合性企业。(2)1958—1970年的徘徊,其间不但渔业生产受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而且渔业经济体制和海产品的购销也时有反复,由此而导致的消极后果是,宁波海域无论单位产量抑或优质鱼类资源,均呈明显下降趋势。(3)1971—1978年的探索发展,一方面积极发展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另一方面大力拓展海水养殖范围,并为此调整了发展方向、生产体制、经营机制、品种结构和作业方式,从而促使海水养殖捕捞业在曲折中稳步前进。(www.xing528.com)

第四阶段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阶段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放宽政策、加速水产业的指示》出台后,随着僵化产销体制的被打破,宁波渔业迅速进入开发性调整期,其重心是更新大型渔轮、开发外海渔场、推广对虾养殖、发展水产冷库、搞好保鲜工作。(2)随着1997年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的贯彻执行,宁波确立了“主攻水产养殖”的发展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也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海水养殖热潮,从而调整、优化了原来以捕捞为主的渔业结构。(3)从世纪之交开始,宁波渔业迈入战略性调整时期,并突出地表现为:一是在增长模式上,从数量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二是在产业素质上,从注重生产能力转向注重市场竞争力。三是在管理方式上,从资源开发型转向生态保护型。

综观宁波渔业经济自古至今的变迁,不难从中总结出其发展特征:(1)宁波渔业不但源远流长,而且从同期横向对比的角度来看,又始终处于全国前列。(2)宁波渔业发展在历史上虽时有曲折甚至反复,但总体而言,至少表现出下列四大动向:一是作业区域逐渐从近海向外洋拓展;二是作业工具和作业方式,从简单趋于复杂;三是从纯粹的捕捞转为以捕捞为主,再转为捕捞与养殖相结合;四是从无序发展日益转为理性规划。(3)不但渔业经济始终是宁波地方经济的重要构成,而且海产品及其加工物长期以来就是甬上先民不可或缺的“下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