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地下墓葬遗存:历史与发展

宁波地下墓葬遗存: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类墓葬遗存,正是本书重点考察的对象。据统计,目前宁波域内共有84处古墓葬或墓葬群,其中39处已经被考古发掘。故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坚信,随着宁波经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地下墓葬遗存在一个又一个的偶然中重见天日。

宁波地下墓葬遗存:历史与发展

墓葬遗存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便是暴露在外的历史名人之墓,例如位于余姚大隐镇下磨村后山上的汪大猷墓,又如坐落在慈城大宝山上的三忠墓。其墓主,主要是像黄宗羲全祖望万斯同这样的学术大师,以及诸如董志宁、王翊、冯京第之类的忠义之士。这类墓葬留存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宁波人尊重知识、崇尚道义的价值取向。另一类则是那些长期掩埋于地下,最近数十年来通过考古发掘而重见天日的坟茔。这类墓葬遗存,正是本书重点考察的对象。

对于地下墓葬的发掘,大体上可以197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墓葬发掘既是宁波考古事业的起点,更是此期宁波考古的重心所在;而在此之后,尽管仍有大量的墓葬主要因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而重见天日,但整个宁波考古事业的重心,已然迁移至遗址考古和城市考古。

据统计,目前宁波域内共有84处古墓葬或墓葬群,其中39处已经被考古发掘。这些古墓葬,分布在除宁海、镇海之外的宁波下属各县市区,并集中于以下六个区块。

1.东钱湖—鄞州姜山—奉化西坞区块,在这个三角形区块内已经发掘的墓葬主要有:(1)横溪山西战国至汉墓葬群(1964年);(2)东钱湖青山岙汉至宋墓葬群(1964年);(3)高钱汉唐墓葬群(1983年);(4)鄞州东吴蔡沟塘西晋墓葬群(2006年);(5)横溪栎斜老虎三国至唐代墓葬群(2009年);(6)姜山季家埠东汉墓(2002年);(7)西坞南岙石菊花地两汉六朝墓葬群(2006年);(8)西坞茗山前汉晋墓葬群(2006年);(9)西坞泉溪奉化中心粮库东汉至唐墓葬群(2006年);(10)西坞南岙黄泥墩东汉墓(2011年)。

2.海曙洞桥—鄞江区块:1973年,鄞江镇鲍家磡村民在该村狮子山北坡挖土时发现两座古墓,至1984年文物普查时,被确认是东晋时期的墓葬。2003年12月至次年1月,在洞桥镇上庄山共发掘出从东汉、三国、西晋至宋、元、明时期的土坑砖结构古墓葬20座,其中4座还是三国、西晋时期的纪年墓。2005年10月,工人们在洞桥蜈蚣岭进行市政施工时偶然发现有古墓暴露,随即清理出东汉至明清时期的墓葬共20座,其中包括东吴和西晋时期的纪年墓各一座。

3.北仑小港—霞浦—鄞州梅墟区块:1991年12月、1993年6月及同年9月、2003年5月先后四次,对分布在霞浦陈华村沿北仑铁路一带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西汉墓2座、东汉墓19座。在2008年4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梅墟龙山有被盗古墓,随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东晋纪年墓3座。2008年年初,小港姚墅村民在建造厂房时发现两座古墓,经抢救性发掘,分别确定是孙吴和唐代中后期的纪年墓。2013年3—5月,为配合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公司管道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在小港姚墅西北侧的凤凰山上,共清理出东汉至明清时期的8座墓葬。(www.xing528.com)

4.宁波老三区区块:1956年年底,在海曙区的祖关山和江北区的老龙湾、钟家埭、青林渡等地,清理出近百座战国至唐代的墓葬。1963—1964年,在江北慈城修建英雄水库和黄夹岙水库时,以及1966—1967年在鄞州道士堰、周宿渡、江北湾头、乌黾山、禹王庙等地平整土地时,清理出65座两汉时期的墓葬。2004年11月至次年1月,为配合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建设,考古人员对工程路线所行经的洪塘卢家山南端山体部分及其东侧平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出商周(6座)和六朝(5座)墓葬共计11座。

5.慈溪掌起—鸣鹤—上林湖区块:1958年3月,在担山发现两座东汉后期的砖室墓。1958年在建造上林湖水库时,现场清理出9座六朝时期的古墓,其中一座更有其明确的纪年(梁大同元年)。1977年8月,杜湖水库旁一古墓因山坡冲塌而重见天日,经清理调查,确定乃西晋纪年墓。1979年11月,在鸣鹤瓦窑头发现西晋早期墓葬,疑系世家大族之墓。1984年,在彭安、安东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墩墓和土墩石室墓葬古墓。1989年年底,在杜湖西岸的窑头山东麓,发现两座东晋时期的纪年墓。为配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工程建设,2004年4—6月,考古人员对掌起缸窑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商周至明清时期的墓葬25座。

6.余姚城关—低塘—牟山湖区块:1972年,在低塘镇郑巷村克山发现一座西晋元康纪年墓。1988—1990年,在牟山湖清理出东汉至南朝的墓葬共计41座,其中东汉墓17座、三国墓2座、西晋墓10座、东晋墓8座、南朝墓4座。1989年7月,在梁辉镇九顶山发现一座晋太康八年纪年墓。1992年3月,在余姚城南老虎山一号墩,发现墓葬20座,其中14座属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土墩墓,6座属于战国至西汉初的土坑墓。1998年发掘的肖东五金墩晋代墓葬,规模较大,规格较高,余姚文保所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青瓷蜥蜴把鸡头壶,就出土于此。1998年4月,黄湖农场劳改人员在石屋山顶架设通信用铁塔时,发现有两座古墓,经专家考察和清理,确定是战国时期的土墩石室墓。

通过对其空间分布的了解和对其发掘情况的考察,似乎不难总结出宁波地下墓葬的特征。概而言之,约有如下五点:第一,几乎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墓葬流传至今,其中汉魏六朝墓葬存世数量最多。第二,墓葬群的时间跨度往往较大,祖关山墓葬群便是典型例证。第三,因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葬地大多选择在面向开阔且土层相对较厚的低矮丘陵,墓向虽无固定规律,但基本上,阳面山坡多于阴面山坡,面水坡地甚于背水坡地,这与当时流行的风水堪舆之说大体吻合。第四,几乎所有的传世墓葬,都曾受盗墓贼的光顾,因而流传至今的随葬品,大多是盗墓贼们不屑一顾的瓷器、陶器和铁器。第五,墓葬一般都是工程建设奠基阶段的偶然发现,对于墓葬的发掘也因此基本上是抢救性发掘。故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坚信,随着宁波经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地下墓葬遗存在一个又一个的偶然中重见天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