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拔斯王朝政治重心东移的前期优化方案

阿拔斯王朝政治重心东移的前期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53年,阿布·穆斯林亲自护送朝觐队伍赶赴麦加,其政治势力达到顶峰。阿拔斯王朝的叙利亚总督阿卜杜拉·阿里觊觎哈里发的权位,自大马士革举兵反叛。此后,哈里发一统天下,号令四方,阿拔斯王朝的基业得到巩固。巴格达团城1巴格达团城2阿拔斯王朝前期政治重心东移的标志,是哈里发国家都城的东迁。阿拔斯王朝定都毗邻泰西封的新城巴格达,不仅标志着伊斯兰世界政治重心的东移,亦折射出从波斯帝国到哈里发国家之

阿拔斯王朝政治重心东移的前期优化方案

倭马亚时代,哈里发国家的政治重心位于叙利亚,地处东方的伊朗被视作伊斯兰世界的边缘地带,隶属于库法总督和巴士拉总督,继而处于伊拉克总督的节制之下,伊朗土著乡绅迪赫坎只是作为巴士拉总督、库法总督和伊拉克总督的代理人和税吏。此间,随着阿拉伯人的移入,伊斯兰教在伊朗诸地得到广泛的传播,波斯皈依伊斯兰教者亦日渐增多。

阿拔斯派运动肇始于伊斯兰世界的东部,阿拔斯家族在伊拉克拥有众多的追随者,而呼罗珊的起义直接导致了倭马亚王朝的覆灭。因此,阿拔斯王朝(750—1258)建立以后,伊斯兰世界的政治重心逐渐东移,伊朗在哈里发国家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呼罗珊不再被视作伊斯兰世界的边陲之地,伊拉克则取代叙利亚成为哈里发国家举足轻重的核心区域。相比之下,叙利亚和埃及的政治地位明显下降。随着政治重心的东移,阿拔斯哈里发国家“从地中海的帝国转变为亚洲的帝国”。穆斯林社会与地中海世界的联系相对削弱,东方古老的传统对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产生广泛的影响,“世界帝国的盛世概念被引入伊斯兰世界”。古代波斯帝国的诸多元素,特别是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融入阿拉伯人创立的哈里发国家,体现出中东历史进程和文明传统的延续性。

阿拔斯王朝前期,哈里发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沿袭波斯帝国的政治传统,摒弃阿拉伯部族酋长的身份传统,淡化阿拉伯人传统的血缘政治,延续萨珊王朝的宫廷礼仪和官僚体系,哈里发凌驾于臣民之上,行使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加之广泛采用萨珊王朝的典章礼仪,政治生活带有浓厚的波斯色彩。伊朗贵族曾经在巴格达的哈里发国家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赋予阿拔斯王朝以浓厚的波斯色彩。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大量来自呼罗珊和中亚的波斯贵族学者效力于哈里发的宫廷,出任各级官吏,参与国家管理,直至引发阿拉伯人的不满。舒欧比叶运动援引《古兰经》中安拉规定之不同民族必须相互尊重的启示,体现出波斯人捍卫自身文化传统和弘扬古代文明的努力。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宰丹甚至将从阿拔斯王朝建立到穆台瓦基勒(847—861年在位)即位期间称作波斯人的时代,强调波斯传统政治制度的主导地位。然而,阿拔斯王朝绝非波斯帝国的复制,其合法性源于伊斯兰教,哈里发具有不同于萨珊君主的特定内涵,兼有教俗的最高权力,集权程度远远超过此前的波斯帝国诸王朝。

阿拔斯王朝首位哈里发阿布·阿拔斯(750—754年在位)当政期间,哈里发国家的政治格局表现为东西分治的倾向。阿布·穆斯林作为阿拔斯王朝的开国元勋,出任呼罗珊总督,驻扎木鹿,统辖扎格罗斯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位高权重,号令一方,并且染指宫廷事务,干涉朝政,甚至以自己的名义发行钱币曼苏尔即位以前曾经在木鹿目睹阿布·穆斯林的势力,并且告诫阿布·阿拔斯:“如果你听任阿布·穆斯林为所欲为,你将失去哈里发的权位,臣民也将不再遵从你的命令。”751年,阿布·穆斯林遣部将齐亚德进兵阿姆河右岸,在怛罗斯击败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部,俘唐军2万人。753年,阿布·穆斯林亲自护送朝觐队伍赶赴麦加,其政治势力达到顶峰。

754年6月阿布·阿拔斯死后,哈里发曼苏尔(754—775年在位)面临严峻的政治形势。阿拔斯王朝的叙利亚总督阿卜杜拉·阿里觊觎哈里发的权位,自大马士革举兵反叛。曼苏尔初任哈里发,立足未稳,尚难以抗衡阿卜杜拉·阿里,于是求助于阿布·穆斯林。754年11月,阿布·穆斯林统率的呼罗珊军队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纳绥宾击败阿卜杜拉·阿里统率的叙利亚军队。阿卜杜拉·阿里兵败以后,曼苏尔与阿布·穆斯林的关系急剧恶化。曼苏尔试图将阿布·穆斯林调往叙利亚或埃及出任总督,以便削弱这位开国元勋的权势。阿布·穆斯林拒绝接受哈里发的委派,班师撤往呼罗珊。然而,阿布·穆斯林在行至扎格罗斯山西侧的胡勒万时,获悉木鹿的守将阿布·达乌德·哈立德倒戈投靠曼苏尔,只得应召面谒哈里发,随即被处死于泰西封。此后,哈里发一统天下,号令四方,阿拔斯王朝的基业得到巩固。(www.xing528.com)

巴格达团城1

巴格达团城2

阿拔斯王朝前期政治重心东移的标志,是哈里发国家都城的东迁。阿布·阿拔斯和曼苏尔当政期间,哈里发曾经在伊拉克中部相继选择库法、哈希米叶、安巴尔和泰西封作为宫廷驻地。758—762年,曼苏尔斥资400万迪尔罕(银币名称),在巴格达营建新都。巴格达原是波斯帝国的一个古老村落,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地处塞瓦德的北端,南距萨珊王朝旧都泰西封约20公里。这里扼守自伊拉克向东通往呼罗珊的道路,沿底格里斯河向南可至巴士拉和波斯湾沿岸诸地以及遥远的信德,向北可至摩苏尔和拉卡以及拜占庭边境。巴士拉一带盛产椰枣,摩苏尔周围盛产谷物,可以为巴格达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不仅如此,伊拉克中部具有悠久的建都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阿拔斯王朝继承了古代西亚的政治遗产,巴格达则是汉谟拉比和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的巴比伦以及萨珊王朝时代的泰西封在伊斯兰时代的延续。762年,新都建成。

巴格达本意为天赐。曼苏尔将巴格达称作和平城,时人则称之为曼苏尔城。新都因呈圆形,故而又称团城。巴格达分为皇城、内城、外城三层,各设城墙,构成三个同心圆。同心圆的中心是哈里发的宫殿,因宫门镀金而取名金门宫,又因其绿色圆顶高达49米而称绿圆顶宫。皇城、内城和外城各有四座城门,按其通往的方向分别称作呼罗珊门、沙姆门(叙利亚古称沙姆)、库法门和巴士拉门。四条大街从哈里发的宫殿伸向城门,形似车轮辐条。城内大街两旁曾是商贾云集的闹市区。后来,曼苏尔出于安全的考虑,将城内的市场迁至城南的卡尔赫,驻扎呼罗珊战士的哈尔比耶军营位于团城的北侧。768年,曼苏尔之子穆罕默德(即后来的哈里发马赫迪)从莱伊返回巴格达。哈里发于是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造鲁萨法宫,作为王储的宫殿。鲁萨法宫又称东城,与团城隔河相望,并有浮桥相连,形成互为掎角之势。773年,曼苏尔在团城附近另建永恒宫,其中的花园常被时人比作《古兰经》中所描述的天园。倭马亚时代的建筑风格,大都延续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传统。相比之下,新都巴格达呈圆城格局,体现出波斯帝国的鲜明建筑风格。阿拔斯王朝定都毗邻泰西封的新城巴格达,不仅标志着伊斯兰世界政治重心的东移,亦折射出从波斯帝国到哈里发国家之间的历史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