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同学情谊,共励抗癌之路

老同学情谊,共励抗癌之路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聚会不打麻将,不以饮食为中心,不把娱乐当主体,而是畅谈同学情谊,关心彼此近况,相互激励未来,是心的关爱、情的交融!郑良全同学身患癌症,消息传来,同学们十分关注,1994年春节团聚时,给郑同学写了一封鼓励战胜病魔的信,到会三十几人签名。退休后,同学间相互交往更为频繁,诗词唱合更多,目前正在着手编撰一本缅怀育才母校、歌颂同窗情谊,相互激励共励、赞扬夕阳美景的诗文集。

老同学情谊,共励抗癌之路

高57级(1)班同学会在校是团结奋进的班级,在社会上是卓越贡献的群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离校半个多世纪里,还保持着育才同窗的纯真情谊!目前健在的四十三位同学都有广泛密切的联系。

在1957—1958年,李国荣等三位同学创办油印小报《磐石》,传递各大学、各地同学的近况,互通信息。每年寒暑假相约回育才看望校长、老师,感谢他们的谆谆教诲。

“文化大革命”中,同学联系被迫中断,但相互思念之情更浓。蒲百龄同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时,千方百计地只把1957年毕业时同学们贴有照片的题字本留下,被当时主办的三大张《向日葵》墙报保留下来一直珍藏,蒲同学是在冒风险、用心血保存下同学的纯真情谊。

1976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强烈的思念再也不能忍受彼此的分离,王汝嵩首先串联同学,接着有吴永孚等热心人把分散各地相互思念的同学聚拢,组织对外地来渝同学的迎送,坚持每年正月初四的传统聚会。聚会时,大家不怀任何功利目的,职务不分高低、成就不拘大小、处境不论优劣、金钱不看多少,彼此均以同学身份真诚相待。聚会不打麻将,不以饮食为中心,不把娱乐当主体,而是畅谈同学情谊,关心彼此近况,相互激励未来,是心的关爱、情的交融!每次聚会后,都把情况写成热情洋溢、富有激励性的简报寄给每位同学,让未能来聚会的同学分享友情。

1994年3月,王若惠从大洋彼岸回国,急于会见老同学,刘竞寒一下子就通知了三十二位同学到来,成都陈孝康等四位同学闻讯,驱车赶到育才时已是晚上八时,但多数同学还在坚守相聚,这种感人肺腑的聚会每年都有两三次。(www.xing528.com)

郑良全同学身患癌症,消息传来,同学们十分关注,1994年春节团聚时,给郑同学写了一封鼓励战胜病魔的信,到会三十几人签名。郑良全在病榻上收到信,热泪盈眶,增强了战胜恶症的信心并出现康复的奇迹!郑同学逐渐康复,显示了同窗情谊强大的精神力量。他正常上班后,以己为例,鼓励患者增强疾病的信心,深受病员爱戴。曾宪富同学的夫人因脑溢血深度昏迷三个月,同学们多次探望,用爱的呼唤创造了基本恢复的奇迹。在北京的黄天叙身患重病,牵动着重庆同学的心,寄去一盒磁带,录下了二十几位同学祝福的话语,大大增强了天叙战胜病痛的信心。有同学病逝,我们都相约前去悼念,寄托哀思,慰问亲属。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更是我们同学畅叙友情展望未来的节日。

退休后,同学间相互交往更为频繁,诗词唱合更多,目前正在着手编撰一本缅怀育才母校、歌颂同窗情谊,相互激励共励、赞扬夕阳美景的诗文集。它让我们铭记:是育才给了我们亲和力,把高57级(1)班培养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是育才造就历练了我们,才有了辉煌的一生;是育才亲和力的无穷魅力,使我们这批古稀老者,还在以高57级(1)班的名义,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谢谢育才!

2009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