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癌机遇与希望:《大脑纪事》揭示

抗癌机遇与希望:《大脑纪事》揭示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美国现有近1200万癌症治愈者。在中国,癌症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成为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如今中国的癌症发生率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中国农村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正逐年增高,而癌症高发地区又多集中在西部地区。乳腺癌成为女性第一号杀手。最近调查发现,近10年来癌症发病率大约增加了7%。

抗癌机遇与希望:《大脑纪事》揭示

当然,我们人类对于自身的癌症的抗争,也不该那么绝望和灰心。应该肯定:自1971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被认为是人类对癌症的正式宣战的40多年以来,人类在抗争、征服癌症的漫漫长征中,尽管经历风雨、曲折坎坷,但确实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一是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据美国的统计资料,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自1971年以来上升了18%,死亡率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17%。今天,70%的患者在诊断癌症后至少可以存活5年。美国现有近1200万癌症治愈者。

二是癌症诊断技术日新月异,确诊率越来越高、越来越早。如不断健全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群体健康检查;利用高新技术的定位、定向的专科、单病的微创检查。像肠内镜筛查早期的直、结肠癌乳腺钼靶X线筛查早期乳腺癌,普及使用CT、MRI等各种无创影像的新尖仪器,显示微小癌症的真面目等,都为治愈癌症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三是治疗技巧的日益改进和创新,使可治愈的癌症越来越多,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由于诊断技术的与时俱进,因而手术程式已进入显微一锁孔一微创阶段。手术不再仅仅是“破坏性治疗”,而更注重质量控制和功能保留,如神经外科的手术是要求“病灶去除,功能保留”。听神经瘤手术要肿瘤切除,听力恢复,面神经保留;乳腺癌手术要做到癌除而乳保留;直肠癌手术要求保留肛门功能等,无疑都是手术治癌在“质”上的革命。

四是免疫调控药物曙光在望。如今的科学已认识到:去除免疫抑制因子,恢复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就能有效抵御癌症。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有志于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达到控制癌症为目的的探讨寻觅。 目前出现的provenge疫苗,就是一种针对癌症的治疗性疫苗而不是预防性疫苗。它企盼通过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瘤。正是针锋相对,矛来盾挡。如此法获得成功,将是治疗癌症的重大里程碑。

五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前景看好。即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来治疗各类癌症,做到有的放矢,个体化处理。如治疗乳腺癌应用曲妥珠单抗,肺癌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B细胞淋巴瘤应用利妥昔单抗。这一方法的优越在于是通过抑制导致癌症发生的异常分子来控制癌症,而不损害其他正常细胞核组织。可谓“爱恨分明,火眼金睛”。(www.xing528.com)

六是防癌意识的提高和识癌知识的增强。尽管说现在人们的防癌、识癌的素质仍不令人满意,与形势的严峻仍有差距,但总的看还是有所进步。通过越来越多的宣传教育和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对比,不少人都懂得不良生活方式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吸烟,环境污染和不健康、不均衡的饮食习惯是癌症的沃土,因而有了警惕和改正。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癌症,既认识到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3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也懂得不少癌症是自己吃出来、吸进去的,因而知道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少人纵使不幸患上癌症,也能走出悲观的牢笼,科学地对待,因而减少了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这些都是对癌症的积极态度和有力的回击。

尽管抗击癌症正渐入佳境,一路走来已取得不少成绩,但抗癌征途依然漫长,形势依然严峻。在中国,癌症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成为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如今中国的癌症发生率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现在每年发病人数约260万,死亡180万。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中国农村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正逐年增高,而癌症高发地区又多集中在西部地区。中国的癌症谱已经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癌症的流行特点。乳腺癌成为女性第一号杀手。北京市每年新增3000多例乳腺癌病人,北京、上海大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已超过45/10万,成了女性易患的首位恶性肿瘤。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正昭示着是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最近调查发现,近10年来癌症发病率大约增加了7%。专家认为,癌症的罪魁祸首除了吸烟、酗酒、饮食不良、缺乏锻炼、环境污染、年龄老化等因素外,还有以下的几种习惯和因素,或许会促使癌症的发生,如爱喝滚烫的饮品、烫汁,爱用塑料制品盛食物,爱吃烤肉,嗜吃肉食,长时间打手机,长期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疾病和病毒的感染等。

当癌症成为超越人类想象的复杂疾病的时候,我们唯有加强自身保健,增强抗击能力,才是现实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