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尼克松:权柄紧握,部下驭服

尼克松:权柄紧握,部下驭服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2年尼克松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1974年8月8日晚因水门事件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宣布辞职。尼克松愿意用旧人的倾向特别明显,这与他重视强化总统行政大权直接有关,在他看来,授权的关键是要信任所委托的人。基辛格接受尼克松的任命,无疑表明了以洛克菲勒为首的东部财团对当选总统的认可,尼克松新政府的基础因此而得到了扩大和巩固。

尼克松:权柄紧握,部下驭服

理查德德•尼克松(1913~1995)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达镇,属于爱尔兰后裔。1930年9月尼克松自公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惠蒂尔学院,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又入杜克大学法学院学习,毕业后回老家当了律师。1942年加人海军,复员后于1946年和1948年两次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1950年当选为参议员,1953年至1961年担任艾森豪威尔威尔的副总统。尼克松在1960年总统竞选和1962年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中接连失败,曾心灰意懒地宣告退出政界。1968年他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重人政坛,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当选为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任职期间,对内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工资和物价进行控制;对外根据变化了的世界形势,结束美国在越南的存在,结束与中国的多年敌对状态,打开中美关系僵局,作为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美国总统来到北京。

1972年尼克松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1974年8月8日晚因水门事件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宣布辞职。此后尼克松无心于 “担任官职的政治生活”,专志于着书立说,曾出版《回忆录》、《领导人》等书,1988年75岁生日时又完成《1999:不战而胜》一书,分析二战后的国际政治形势,以特有的形式发挥着自己的影响。

如何使集权与分权并行不悖,这是总统有效地维护和扩大其权力的前提,尼克松的做法是在他周围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白宫工作班子。他认为,一位领导想要成功,必须建立一个作为核心的忠诚工作班子,他们分担他对工作的考虑,提前向他提出警告,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并有能力使他少犯错误。尼克松曾问艾森豪威尔威尔,在工作人员中他最重视哪种品格。艾氏回答说:“无私。”毫无疑问,谁能针对公务的责任感置于他们自己私利之上,谁就是理想的工作人员,但是这种人很难找到,尼克松认为大多数人跳不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所以他选择工作人员的宗旨是,必须考虑三个条件——智力、思想品质和魄力,他要求他的下属既忠诚又有能力。在择用人员时他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工作人员同自己的见解愈一致,便愈能为自己所重用。尤其是当国会为反对党所控制时,他需要一个精于、忠诚的白宫工作班子,来对付比前一代更为专横的国会和官僚机构的争执不休的议事日程和他们扩张权势的奢望。因此,不想成为国会和官僚部门的傀儡的尼克松把任命高级白宫官员看得比任命内阁成员更困难也更重要。

尼克松在原有竞选班子的基础上组建他的白宫新班底。在他设置的四个高级职务中,就有两个由其心腹担任,鲍勃•霍尔德曼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埃利希曼任总统国内事务助理。尼克松愿意用旧人的倾向特别明显,这与他重视强化总统行政大权直接有关,在他看来,授权的关键是要信任所委托的人。对追随自己多年的部下,他知根知底,可以委托他们以重任而毋需担心他们会越权或滥用权力。另外,这些老部下为他登上总统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以高官厚禄犒劳他们,将会增强他们对他的忠诚。尼克松最为倚重的内臣当属霍尔德曼,他们的关系在埃利希曼的笔下得到了形象的描述:他(霍尔德曼)深信尼克松有朝一日将成为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尽管后来他认识到自己所崇拜的政治偶像远非完美无缺,但他心甘情愿地运用自己的才智来补偿尼克松的缺陷。当尼克松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时候,霍尔德曼就成了他的主心骨,为他雇用和解雇人员,果断行事,要求工作人员沉得住气。当尼克松沉默寡言、深居简出的时候,霍尔德曼就说服他办些必要的抛头露面的事情。当尼克松感到精力不支的时候,霍尔德曼保护着他,使他免受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以免伤神。他们两人相互依赖,难解难分,很难区分哪些是尼克松办的事,哪些是霍尔德曼办的事。

在筹组白宫班子时,尼克松不只是任人唯亲,他还毫不犹豫地选用曾反对过自己的有才华的人,他对基辛格的启用便是典型的为取其谋而用其人。听说尼克松要任命基辛格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些最忠诚的尼克松分子纷纷提出异议,因为基辛格在刚刚过去的大选中还以洛克菲勒派的身份严厉地批评尼克松,这种任命似乎不合情理。但尼克松不计前嫌,坚持用基辛格,理由很简单,基辛格最适合做这个工作,而且他与自己在重要问题上意见相同。事实证明,把基辛格拉进白宫为自己出谋划策,是尼克松出奇制胜的一着。

基辛格接受尼克松的任命,无疑表明了以洛克菲勒为首的东部财团对当选总统的认可,尼克松新政府的基础因此而得到了扩大和巩固。同时,基辛格的哈佛教授身份是尼克松白宫班子的最好点缀。自约翰•肯尼迪以来,延请学者教授入白宫任职已蔚成一股政治风气,尼克松的亲信、至交虽然都出自美国各大学,但因多年活跃于政界,已与学界无甚联系,所以在许多人眼中,他们不是标准的文人学士,更配不上“智囊”人物的称号,《纽约时报》公开讥讽尼克松是“庸人领着一帮碌碌之辈”。当然,尼克松重用基辛格不光是为了装点门面,更重要的是,他从一开始组织政府就打算由白宫指导对外政策,他希望找到一位高明的搭挡来辅佐自己掌管外交大权。因此,他认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人选很关键,如果选一个二流水平的助手,他会对其工作总是放心不下。尼克松向来持有这样的看法,即一个强有力的领袖的标志是他愿意挑选一批比他精明的人,他们会以他们的理想和各自的才智向他挑战并激励他,反过来他又影响他们的意见,使之适合自己战略上和政治上的见解和直觉。尼克松正是依照这一理想模式选择建立他与基辛格的合作关系的,他对基辛格有着强烈的直觉感,认为后者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最佳人选。(www.xing528.com)

由于尼克松执意要把内政外交大权转到白宫、进而集于他之手,所以组建白宫工作班子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如何调控和发挥该班子的功能。

每个总统都得有一个自己的“S.0.B.”,尼克松牢记着艾森豪威尔的这一忠告。“S.0.B.”原意为狗娘养的,艾氏所言是指专门替总统干得罪人的事的人。尼克松在他的随从中找来找去,最后决定由霍尔德曼来充当这一角色。名义上,霍尔德曼负责大量的非实质性活动,类似一名打杂人员,实际上他是一个总助理,从邮件收发室到政治活动的一切事务都归他管。在他忠实地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他满足了尼克松的一种特殊需要,这就是如同媒介所描绘的,他在尼克松周围建筑了一堵“柏林墙”。通过霍尔德曼,尼克松得以挡住那群没完没了“非见总统不可”的政府官员,在尼克松的意识里,内阁等官员都不可信用,不给他们抓到实权的最好办法是对他们避而不见,所以他要求这些人把问题写成书面的东西交上来,或是找能比总统更好地处理他们的问题的某些办公厅人员去进行交涉,于是霍尔德曼就专门负责对他们说“不行”,而且不是以委婉的口气。

其实,被尼克松启用的“S.0.B.”远不只霍尔德曼一人。尼克松的政治哲学是,有时为了一个伟大目标,可以使用令人不愉快的手段。正如自己所信奉的那样,他为了达到巩固权力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把政府官员挡出白宫、监视政敌、搞对手的情报,诸如此类的特殊需要又造就了更多的“S.0.B.”,霍尔德曼后来承认:“时至1971年,尼克松使用着三个下级——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和科尔森,为的是在某些问题上,能够采取三种不同的对待方法。我扮演的角色是使用直截了当、当头一棒的战略。诡谲多端的埃利希曼作耍花招之用,科尔森则留着干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乍看起来,白宫班子的四位人物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基辛格和舒尔茨权倾朝野,他们各自独挡一面,与总统单线联系,对美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但实际上一切权力的终端都在尼克松处。尼克松分权给他的四位幕僚,目的有二:一是经他们之手把本该归属于内阁各部的权力收回到他这里;二是借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各系统的功能,保证白宫班子的正常运转,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同时尼克松也知道,他手下这四员大将各有神通,又占据关键职位,年长日久,他们会不会僭越职权,谋取私利呢?他们的不忠行为不但会使白宫陷入瘫痪,而且一切政治毁誉将记在总统名下,作为肇事者的他们则用不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因此,尼克松在放权的同时也不得不留一手。为防止下克上的局面出现,他在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基辛格和舒尔茨之间采取相互牵制的策略,利用他们中间的相互竞争甚至嫉妒来维持他们之间的平衡。另外,他通过引入新的“S.O.B.”来制约他们。白宫班子运转近一年之后,查尔斯•科尔森来到白宫,此人善于观言察色,领悟上司的旨意,尼克松很快就从他身上发现了新的辅助作用。霍尔德曼、埃利希曼等老人马熟知尼克松的脾性,如果总统的某些命令在他们看来是不明智或有损于他本人的,他们往往拒绝执行,而科尔森却是尼克松能随时召来处理一些别人不愿处理的棘手事务的新伙伴,白宫里的第五套班子在尼克松的支持下不断扩大。表面上,科尔森要受霍尔德曼领导,但实际上他是直接向总统负责的。霍尔德曼力图把这套班子抓在自己手里,但尼克松常常绕开他,后来连基辛格、舒尔茨和埃利希曼都发现,根据总统的具体指示,科尔森把手伸进了他们管辖的一些重要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