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溶液酸碱性强弱:为何选择pH作为衡量标准?

溶液酸碱性强弱:为何选择pH作为衡量标准?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H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于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室温下,酸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人们不满足于定性地区分物质的酸碱性,在后续研究中试图揭示酸碱性的来源及如何度量酸碱性强弱。H+表征酸的特性,酸性的强弱根据电离出的H+浓度大小而定。

溶液酸碱性强弱:为何选择pH作为衡量标准?

pH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于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室温下,酸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为什么pH可以作为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标准?

* * *

把某些物质称为酸,最初是根据它们在味觉上的酸味提出来的。在阿拉伯语中“醋”为acetom,酸性是acidue。这就是英文单词“acid”的来源。后来又发现某些物质能把酸味除去,如草木灰可以中和酸味,于是人们把能中和酸味的物质称为碱。阿拉伯语中把草木灰一词作为“碱”的代名词。

人们不满足于定性地区分物质的酸碱性,在后续研究中试图揭示酸碱性的来源及如何度量酸碱性强弱。理论研究首先是从溶液发展而来的。1887年阿伦尼乌斯首先提出电离学说,他注意到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会发生解离,形成带有正负电荷的两种离子。有些物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H+)时就有酸性。因此阿伦尼乌斯认为,凡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就是酸,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OH-的物质则是碱。

H+表征酸的特性,酸性的强弱根据电离出的H+浓度大小而定。丹麦生物化学家索伦森创造性地提出了pH。在研究工作中,他经常要化验啤酒中的H+浓度,每次化验结果都要记录很多个零,相当繁琐,也容易弄错,为了精确、简便地衡量溶液中H+浓度,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采取H+浓度的负对数来方便地表达溶液酸碱性强弱。于是,他在1909年提出了pH的概念,即pH=-lg c(H+)。

图11 pH比色卡

水本身是一种弱电解质,在常温下只能发生微弱的电离:(www.xing528.com)

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乘积称为水的离子积,K w=c(H+)·c(OH-),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例如,在室温298 K(25℃)下,K w=1.00×10-14

在纯水中,由于c(H+)=c(OH-),在室温298 K下,c(H+)=1.00×10-7mol/L,pH=7。

在水溶液中,中性是指c(H+)=c(OH-),酸性是指c(H+)>c(OH-),碱性是指c(H+)<c(OH-)。因此在室温298 K下,

酸性溶液pH<7

中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