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备战方略及立国方略——《乾坤大略》的论述

备战方略及立国方略——《乾坤大略》的论述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乾坤大略》从卷七到卷十,所论基本为备战方略。王余佑从防守、立国、屯田、蓄势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在强调占据形胜和拥有地理之利之外,王余佑也就立国方略的其他内容,如政体设计、经济措施、选人用人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在种种立国方略中,财政管理是重点内容。王余佑就此提出了“必资屯田”的方略。与孙子不同的是,在《乾坤大略》中,作者论述这些战略思想时,更多结合的是历代经典战例。

备战方略及立国方略——《乾坤大略》的论述

《乾坤大略》从卷七到卷十,所论基本为备战方略。王余佑从防守、立国、屯田、蓄势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王余佑对防守要略进行了总结,认为要想做好防守,“必审形胜”,也即懂得据险而守,懂得防守之要领。王余佑指出:“能取非难,取而能守之为难;汛守非难,守而能得其要之为难。”[143]也就是说,高明的战略家必须懂得何处为形胜之地,进而据为己有。王余佑举出项羽为例,说明不审形胜和不懂形胜的危害:“昔项羽委敖仓而不守,弃关中而不居,而卒使汉资之以收天下,此最彰明较著者也。”[144]楚汉相争之际,项羽不懂“审形胜”的道理,从而将关中交给刘邦,实则也将争夺天下的主动权拱手相让,导致最终败走乌江。陈豨不知据守邯郸,而是阻敌于漳水,董卓不知据守长安,而是退守洛阳,都是因为“不审形胜”而落败。历史上还有数不胜数的失败案例:“自古及今,坐此患者,不可胜数。”[145]这些都证明了“据形而守”的重要性。在王余佑看来,拥有长江天险,也就等于拥有了“形胜之利”,但南宋君臣却因为守江失策而丧师失地,尤为可笑。对照当日诸公奏议观之,王余佑更相信“必审形胜”是据守的根本大计。

王余佑指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在立国之时就有合理的规划,不但立国有规划,而且有规模。他以“隆中对”为例,说明这“野夫常谈”的案例中,实则蕴含着大学问。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天下形势,提出了立国规模:“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146]在王余佑看来,不只是诸葛亮看到了如此立国规模。因为当时英雄所见略同。周瑜在打败曹操之后,也对孙权提出“取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所,与马超结援”及“襄阳以蹙曹,北方可图也”的方略。[147]所以,一旦拥有江南形胜之地,就可以进窥中原,其论皆本“立国在有规模”[148]

在强调占据形胜和拥有地理之利之外,王余佑也就立国方略的其他内容,如政体设计、经济措施、选人用人等问题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若夫朝廷之上置中书以综机务,疆埸之外建专阃以总征伐,经理度支,抚驭军民,适宽严之宜,得缓急之序,崇大体,立宏纲,破因循之旧格,布简快之新条,使人人辑志,处处向风,斯立国之初政,又不可以一事不周者也。呜呼!盗贼之与帝王,无俟观其成败,其规模气象,盖已不同矣。”[149]在王余佑看来,立国之初,统治者“不可以一事不周”,必须考虑周全。军政要务、财政管理等,都要井然有序。在打破旧制、建立新规时,必须得到人们的拥护,所谓“人人辑志,处处向风”,才能建立规模和气象。这就能在确保立国的同时,也使得己方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www.xing528.com)

在种种立国方略中,财政管理是重点内容。如何保证三军足食,始终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头等大事。王余佑就此提出了“必资屯田”的方略。王余佑先是指出了战争的巨大破坏性:“干戈屡兴,民不安业,郡县萧条,无鸡犬声。大兵一起,立见此景。语云‘师之所处,荆棘生焉’,信非虚也。”[150]既然战争具有如此之大的破坏力,再想“拥大众以征伐”并始终保证足够的后勤补给,便成为一大难题。所谓“百万之众,无食不可一日支”,在“掠无所掠”和无法“转输”的情况下,作者认为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立足于屯田。[151]当然,屯田也需要讲究方略,应区别不同情况而展开,比如要区分平时与战时、兵屯与民屯等。王余佑指出:“屯田一着,所谓以人力而补天工也。其法不一,或兵屯,或民屯。大抵创业之屯与守成之屯不同。”[152]在他看来,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屯田始终是解决备战和立国问题的一个根本国策。如果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此法:“怀远图者,当于此处求之,无烦详载也。”[153]

就备战而言,王余佑格外重视“蓄势”的作用,认为将帅要想求得“全胜之术”,必须懂得“蓄势”和“蓄力”。他指出:“故欲克敌者,强其势,厚其力……然后堂堂陈、正正旗,声罪致讨而施戎索,乃全胜之术也。不然,吾宁蓄全力以俟之。”[154]求得全胜之术是每个军事家都应首先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的军事斗争中始终很难做到。既然如此,如果不能在战场上求得全胜,就应该保持头脑冷静,学会蓄势待发,做好蓄力的工作。这样做,首先能保证己方立于不败之地,也能进一步寻找破敌良机。总之,不管是治军,还是为政,都要重视“势”:“经纶庶政,振举远猷,大势既定,彼将焉往哉?”[155]

王余佑所论战略学内容,既包括孙子中所说的“修道保法”[156],也包括“上兵伐谋”“兵贵神速”“以奇用兵”等内容。与孙子不同的是,在《乾坤大略》中,作者论述这些战略思想时,更多结合的是历代经典战例。但他在征引战例时,并不是恣意铺陈,不以叙述战史为目标,而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而且都有所本,恰到好处地论证了己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