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大学经营方略的分析介绍

现代大学经营方略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经营的主体是大学的高层管理者。大学内部经营的关键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必须分开,必须很好的解决这一对矛盾,行

现代大学经营方略的分析介绍

现代大学经营方略

王志刚[1]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摘 要】 大学经营是指大学适应市场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外部市场拓展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构建投入产出与成本效益核算机制,最大化的提高资源的运行与使用效率,构建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

【关键词】 大学经营;管理;大学内部经营;大学外部经营

1.引 言

当市场经济不断冲击大学并越来越贴近大学的时候,大学作为社会中一个开放性组织,不但要保持它所固有的办学理念与理想追求,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主动适应市场并积极融入社会,而且要树立大学经营之理念,科学的运用经营管理理念对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大学的运行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外部的社会运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学的管理者必须要有大学经营的理念。

2.大学经营的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在他的《教育经济价值》中指出:教育投资是一种资本投资,是生产中物资资本之外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用经营的理念发展大学,就是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部分地运用到大学管理中,用以指导大学的发展①。在经营管理学中,经营与管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管理是经营的基础和框架,它渗透于经营活动之中,经营则是管理的体现形式,管理的深层是经营哲学。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指出:“大学需要经营,所谓‘经营’,指的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般意义的‘经营’,而是指大学必须要精心的运作和管理。要维持大学的良好运转、更好的‘经营’,需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还有学者认为,经营大学就是运用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按照市场经营的运作方式,注重社会需求的导向作用,依靠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经营的主体是大学的高层管理者。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经营是指以投入产出与成本核算为基础的资源分配与使用系统的科学建立,最大化的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与效益,其核心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运作,其关键是成本的有效控制。狭义的大学经营是指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按照成本化、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进行运作,促进大学的良性运转和提高管理效率。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管理与运作的能力与水平,为大学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管理环境和更好的物质基础。广义的大学经营是指包括一般意义的大学经营和狭义的大学经营在内的大学适应市场、顺应市场、利用市场的向外扩展的大学发展理念,诸如投资、融资渠道与计划,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科技服务与科技发展计划等,其目的是通过对外拓展提升大学的发展空间,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多的经费支持。大学经营要建立一种大概念,一种对大学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经营管理理念、科学运作模式和与市场接轨的调控体系。

3.大学经营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更加深入,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已初显端倪,大学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大学经营之理念,按照高等教育分层发展的模式,不同大学都应安于自身的类型、层次和定位,通过经营追求自身最佳管理模式、效益的最大化和办学特色。

3.1大学经营是改革大学内部运行机制的重要手段

我国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严重表现为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政府管理体制的范式,大学首先被定义为行政事业单位,其次才是一个教育和科研的学术机构,大学内部的“科层”管理体制,使得行政人员和行政权力成为大学管理的主体,学术权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同时大学作为政府下设的行政事业单位,其人事管理的功能和权限均受制于政府的政策限制,从而严重制约着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学经营的关键是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要改革“科层”管理体制,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司其职,党政分工清晰,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其次,要建立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内部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和效益评价系统,增强大学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2大学经营是增强大学适应市场的重要形式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使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也逐步转变为“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大学只有与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在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引导社会发展,也才能在适应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大学的理想和追求。大学经营首先在于大学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够与社会和市场化的发展相协调,使大学真正融入社会并与市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增强大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其次,大学经营要善于抓住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善于利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机遇、市场机遇、环境机遇和区位机遇拓展大学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3.3大学经营是建立大学成本、效益模式的重要方法

目前,中国大学的繁荣和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收益,在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发展动力主要源于数量的增长,数量的增长一旦减缓或停滞,大学的发展动力必然缺失。同时,中国大学普遍缺乏投入产出和成本观念,内部管理运行绩效观念不强,加之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适应程度低,将增加效益的重点仅仅放在扩大招生规模上,很少计算人才培养成本、仪器设备成本、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成本等,大学经营重在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和投入产出核算,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效益最大化,通过成本化管理和科学的内部运转提高办学效益,杜绝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树立成本化管理观念。

4.大学经营的基本内容

大学经营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大学经营涉及招生规划、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校园建设、财务成本控制、效益评价分析、社会环境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大学经营要把提高效率和优化效益作为切入点,要把大学与社会的互动作为重要途径,同时大学经营要高度重视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学术环境、和谐校园、人文关怀等软环境的构建。(www.xing528.com)

4.1大学内部经营

大学内部经营首先是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应是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之上的新的运行模式。大学内部经营的关键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必须分开,必须很好的解决这一对矛盾,行政既不能干预学术,学术也不能够代替行政,尊重学术权力的目的是为大学锻造大师,提高专业的设置水平和学术水平,正确、合理的使用行政权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管理的绩效。同时,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一定要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其次,大学内部经营要有决策成本理念。一要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内部资源配置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二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投入和产出,资源的配置必须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效率;三要建立内部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合理的实现现有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在资源配置时尽可能考虑到资源的共享。资源共享关键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内部成本效益核算的分配,要通过建立内部成本效益分配体系实现管理者自觉自愿的资源共享。第三,大学内部经营要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科学监控体系的建立关键是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决策的民主化一方面能够使决策更符合大学的实际,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提高执行的效率。同时,监控体系必须从源头上介入成本核算、投入产出、资源配置等管理环节,而不是问题出来后才去监控,监控体系应是在管理运行过程中的监控、合理和有效的调节,促使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4.2大学外部经营

大学外部经营是大学与社会、市场的交往过程中的经营理念、经营方略等。大学的内部经营是大学有效实现外部经营的基础。大学外部经营首先必须树立适应市场、融入市场、按照市场规律行事的理念。这就要求大学的管理者自觉的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善于在市场中寻找机遇和抓住机遇,不断拓展大学自身的发展空间。其次,大学外部经营重在建立融资、筹资渠道。一方面要建立包括政府投资、学费、企业投资、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的经费筹资渠道,另一方面要不断密切与社会和其他社会组织联系,争取更多的融资机会。同时,大学要更多的依靠与社会的科研合作、校企联合、科研成果转化等筹集经费。大学外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有双赢理念,要通过外部经营建立大学与社会组织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第三,大学外部经营要有特色意识。大学的特色是大学的优势,也是大学实现外部经营的长处所在,大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自身的特色密切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大学在外部经营的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其他社会组织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办学特色,依靠地域特色提高大学在区域社会的外部经营能力。

5.大学经营的基本途径

大学经营既要符合大学的内在逻辑,又要适应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通过对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社会需求、竞争对手、内部运行机制等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确立大学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大学经营关键是要有成本理念,而且其成本核算要更有利于学术价值、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绩效、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

5.1构建开放的组织与发展机制

封闭型的大学组织结构中部门和人员被固定在各自的岗位上且按固定的模式运行,无法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大学经营首先在于建立一种开放的组织机制,这种组织机制能够激励部门和个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这种组织机制中,一是学术权力对学术事务具有话语权和控制权,行政权力按照规章制度具体经营大学的事务,同时,行政权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术权力的实现;二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大学内部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三是开放的组织机制必须建立主动适应社会的运作模式,强化市场意识,适应市场需求,与社会协调发展。其次在于建立一种自我发展机制,通过大学内部的经营提升大学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自我发展是大学经营的根本,关键是要发挥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同时要引导大学人沿着大学所确定的目标共同奋斗。

5.2构建适应社会的市场运作机制

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必然带有市场经济的特征。大学开放的组织与发展机制必然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着互动与链接,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大学内部的管理与运行。因此,构建适应社会的市场运作机制,是大学内部经营与管理体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大学经营市场运作机制的建立,首先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发展定位,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市场规律和市场供需关系调整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使大学经营在动态变化中始终与市场变化相协调;其次,大学经营要善于在市场环境中寻找发展机遇,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三,大学经营要强化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与沟通,包括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经费、资源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支持。

5.3构建成本效益核算机制

大学经营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效益为目标。大学教育有投入,就必然有产出,也就必然产生成本与效益问题。虽然大学的许多投入与产出无法明确的界定,但大学的一切活动中应始终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为核心,成本效益核算在经济效益无法衡量的情况下,必然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等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成本效益核算机制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大学经营的成本控制和投入与产出比较分析系统,应涵盖人力资源的经营分析、物力资源的配置分析和财力资源的效益核算,实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大学经营不仅要完善财务预算体系,而且要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与效益核算的对接,使财务资源成为内部管理体制调控的重要手段;第三,成本效益核算机制要激励开源节流,鼓励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奖励制度提高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避免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闲置。

参考文献

[1]徐同文.现代大学经营之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纪秀君.校长具有经营管理思维很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4-08-12

【注释】

[1]王志刚,男,教授,教育学博士,宝鸡文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伦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