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空间的变化及优化模式

生产空间的变化及优化模式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至2003年,卢湾区内原市(部)属部分工业企业,在行业结构、资本结构和布局结构上逐步调整,进行大规模关停并转,其中转产的工业企业大部分转为三产。企业转产的改革促进了泰康路所在街区功能的巨大变迁,除了泰康路以北街区的部分里弄住宅被保留外,大部分原有的工业厂房和小手工业作坊被拆除和闲置,为新型产业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生产空间的变化及优化模式

1994年至2003年,卢湾区内原市(部)属部分工业企业,在行业结构、资本结构和布局结构上逐步调整,进行大规模关停并转,其中转产的工业企业大部分转为三产。泰康路街区的工业企业也在这一改革浪潮中发生了变迁,其结果进一步影响了该街区的功能和内部结构,原有的工业厂房废弃闲置,有的地块不但拆除了原有建筑,而且新建了部分现有楼房。

“关停并转”政策:1994年,区内的市(部)属工业企业按隶属关系,主要分为冶金重工业、纺织工业、轻工业、二轻、机电工业、化工业等。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国家宏观调控下,1993年存在的原市(部)属工业企业137家,至2003年,迁出6家,关停116家,仅存15家。

“二转三”政策:1993年年底起,由卢湾区区协作办具体负责区域内市属工业企业实施二产转三产的协调服务工作。1998年6月,因卢湾区政府机构调整,这项工作划归卢湾区经济委员会管理。2000年下半年,卢湾区经委组织专门力量对卢湾区内工业企业特别实施控股集团下属工业企业闲置厂房资源进行比较系统的调研,经过调研,对剩余的、有条件的市属工业企业闲置厂房资源提出市区联手进行开发利用的意见,并根据市经委关于发展都市型工业的要求,建议建立市区联手开发都市型工业楼宇领导小组推进指导、协调,区域内市属工业企业资源调整、重组、开发。2001—2003年,通过对区域内相关的市属工业企业的闲置厂房资源的整合,先后以上海食品工业机械总厂(泰康路200号)等13家企业为载体,建成13幢都市型工业产业楼宇。(www.xing528.com)

企业转产的改革促进了泰康路所在街区功能的巨大变迁,除了泰康路以北街区的部分里弄住宅被保留外,大部分原有的工业厂房和小手工业作坊被拆除和闲置,为新型产业的进入提供了机会。以陈逸飞等人为代表的泰康路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是在这个时代进入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