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归属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儿童归属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南大学谢露露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儿童班级归属感的培养原则有较为系统、科学地论述,具体如下。(二)融合教育性原则幼儿归属感的培养不是单一活动一蹴而就的,而是各种途径和方法的有机整合。基础性差异是指生理、心理差异,如有的幼儿在归属感行为维度如集体活动参与度上比较敏感,而有的幼儿在归属感情感维度上如对教师、同伴的情感体验更为细腻。由此可见,活动是班级归属感建立的桥梁与中介,内化是幼儿班级归属感建立的表现。

儿童归属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它对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等的选择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西南大学谢露露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儿童班级归属感的培养原则有较为系统、科学地论述,具体如下。[22]

(一)主体性原则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归属感培养活动目标要指向幼儿知、情、意、行的发展,活动内容需密切联系幼儿生活,活动过程强调幼儿的参与,活动评价指向幼儿归属感的提升。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要营造自由而安全的活动氛围,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给予适宜的示范与指导,为幼儿组织培养归属感的活动。

(二)融合教育性原则

幼儿归属感的培养不是单一活动一蹴而就的,而是各种途径和方法的有机整合。主要表现在:游戏、故事、录像、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融合,日常生活与专门教育活动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融合。(www.xing528.com)

(三)个体差异性原则

由于遗传因素不同、家庭环境差异、幼儿园教育不一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幼儿之间存在基础性差异和活动性差异。基础性差异是指生理、心理差异,如有的幼儿在归属感行为维度如集体活动参与度上比较敏感,而有的幼儿在归属感情感维度上如对教师、同伴的情感体验更为细腻。活动性差异是指达到培养目标的时间、程度、方式等存在个体差异。

(四)活动内化原则

活动内化原则是指幼儿归属感的建立离不开外界丰富的环境刺激,也离不开个体积极的活动,通过活动,幼儿才能不断锻炼与实践班级归属感基础上的相关心理品质,在产生与班级归属感要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对班集体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从而内化为个体的心理品质与过程。由此可见,活动是班级归属感建立的桥梁与中介,内化是幼儿班级归属感建立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