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外现场保护方法的优化措施

室外现场保护方法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践中,现场的保护范围通常划得不够大,这一点应引起保护者的重视。对于保护范围较大的室外现场,可根据情况,设置必要的路障和设立固定的哨位,在保护界外派专人警戒。现场一旦进行保护后,参与保护的民警不得随便离开现场而将现场交给非警察人员或企事业单位的内保人员等进行保护。

室外现场保护方法的优化措施

室外现场在一般情况下具有范围较大,无出入口,有出入路径,属于开放型的空间,不易控制,容易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因此,室外现场的保护应首先确定保护范围,封锁现场设岗警戒,遇有气候条件变化时,应对明显痕迹进行适当保护。

室外现场由于涉及的区域大、情况复杂或现场中心部位和外围部分不明显,因此,对室外现场而言,通常在划界时应坚持宁大勿小的原则,即现场范围应划得大一些,不仅包括可能的现场中心部位,而且应将所有能进出现场的路线和一切可能会留有与现场发生的事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的部位都划入保护范围。由于保护者并不勘查现场,对现场情况的了解不明确,划大一点保护范围,可以避免一些有勘查价值的场所被划定在保护范围之外而得不到保护,从而使在这些范围内存在的有价值的痕迹、物证遭受破坏。在实践中,现场的保护范围通常划得不够大,这一点应引起保护者的重视。

强调保护范围的划定应尽量大,不意味着可以不考虑现场所处的位置和环境条件。实践中,对于野外或过往人员不多的场所,现场保护的范围可以尽量划大一点;对处于人员活动频繁的市区或交通要道、居民区,则应考虑划界与维护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之间的需求,在划界时,应尽量在满足勘查需要的前提下,把现场范围划小一点,留出必要的通道。但无论怎样考虑,都必须把现场的中心部位和相关的重要部位划入保护界。

现场保护范围一旦划定以后,就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对现场进行封锁。对于保护范围较小的现场,可以使用警戒带、结实的绳索或铁丝等划出明确的保护界。在保护范围外,根据需要可在进出现场的必经道口,或可能进入现场的其他部位,设立固定哨位进行警戒。对于保护范围较大的室外现场,可根据情况,设置必要的路障和设立固定的哨位,在保护界外派专人警戒。应注意的是,岗哨的设立不应彼此间距离太大,各哨位间应以相互能够照应为度。如果范围太大,可在设立固定岗的同时,加派流动哨;对于参与站岗封锁现场的人员,应提醒他们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走动或进入现场,并随时注意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室外现场的类型很多,现场的环境条件复杂,在具体保护室外现场时,应因地因案采取适当的保护方法,具体而言,不同的室外现场的具体保护方法如下:

1.院内现场的保护。可以将院门关闭,或用白灰、绳索划出或拦出一条通道,院内外派人警戒,封锁现场,不准无关人员入内,有围观者劝其离去。(www.xing528.com)

2.野外现场的保护。可将中心现场及留有痕迹、物证的场所组织人员看管、警戒,禁止行人通行。遇到刮风、下雨、下雪等情况,应立即用干净的塑料布等将痕迹、物证、尸体加以遮盖。

3.街道、居民区等现场的保护。可以在街道两头或居民区内派人警戒或设置护栏,依据实际情况,可以临时中断交通或派人指挥车辆、行人绕道而行。在繁华街道、行人、车辆较多的地方,应尽量将警戒、护栏的范围适当缩小,以免影响交通。

现场一旦进行保护后,参与保护的民警不得随便离开现场而将现场交给非警察人员或企事业单位的内保人员等进行保护。对于报案等工作,可交由其他人员进行。

室外现场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