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炸药量估算方法及现场优化措施

炸药量估算方法及现场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爆炸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有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爆炸所用的炸药量进行估算,以证实案件和现场破坏的真实程度,亦为侦查破案提供证据。K值的选定,与爆炸作用的介质有关,坚硬介质可选1.5~2.0,可塑性介质可选2.5~3.0,炸药埋入地下则K值增大一倍,可取3~6。如果爆炸现场无炸坑,式中R可按爆炸产物抛掷痕迹或爆炸产物极限作用痕迹估算,此时K值可分别取7~10或10~12。

炸药量估算方法及现场优化措施

在爆炸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有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爆炸所用的炸药量进行估算,以证实案件和现场破坏的真实程度,亦为侦查破案提供证据。由于爆炸本身是一个高温、高压、高速化学反应过程,加之炸药的种类很多,炸药爆炸过程中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炸药量的计算只能根据爆炸现场破坏的情况,参照爆破工程设计时炸药用量的有关理论和公式计算,计算出的药量准确程度和刑事技术人员现场勘查经验有关。目前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爆炸作用痕迹计算;另一种是根据空气冲击波超压与对比距离估算。后一种方法很复杂,因此,此处仅介绍前一种按爆炸作用痕迹计算的方法,亦称“压缩坑法”。

一定量的炸药爆炸会在地面形成炸坑,因此,可根据炸坑的大小、介质以及其主要因素来反推估算炸药量,其公式为:

式中:Q——炸药量(克) ;R——炸坑半径(厘米);K——爆炸作用系数(一般取1.5~3.0);d——炸药密度(克/厘米,常取1)。

K值的选定,与爆炸作用的介质有关,坚硬介质可选1.5~2.0,可塑性介质可选2.5~3.0,炸药埋入地下则K值增大一倍,可取3~6。

如果爆炸现场无炸坑,式中R可按爆炸产物抛掷痕迹或爆炸产物极限作用痕迹估算,此时K值可分别取7~10或10~12。(www.xing528.com)

至于d值,可参阅表14-1。

表14-1 常见炸药和装药密度表

此外,还可以现场破坏的玻璃等物品为传感器,根据其超压值来估算炸药量。如果现场上遗留有较完整的盛装炸药的容器,则可将容器复原,根据其容积来推算炸药量。对于同一现场,应尽量采用不同方法来分别估算,然后再综合估算,并通过爆炸实验检验估算结果,力求测定准确。

第十四章 课后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