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人协调精神:中国文化的天人关系

天人协调精神:中国文化的天人关系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人协调”既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又是社会法则和人生理想。其三,在西方文化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其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中国文化则认为人道和天道相互作用,天道见于人事,人道见于天象。从根本上说,中国文化是这样一种策略:在协调天人关系的前提下,遵从自然的普遍规律,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将自然改造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天人协调精神:中国文化的天人关系

与西方文明截然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属于极度亲自然的道德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最大特色之一是人和自然的一体化。这一观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其后《周易》提出天人协调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名家的惠施提出“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点,庄子曾加以附和,中间经过佛教禅宗的宣扬(如慈照禅师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最后进入了宋明理学的系统。可以说,“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是中国各派思想的共同观念。

“天人协调”既是中国人宇宙观,又是社会法则和人生理想。从这一观念出发,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其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和自然协调共存。“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即使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也要“利用厚生”“开物成务”,即利用仍是“尽物之性”“顺物之情”,是尽量和天地万物协调共存,而不是征服。其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在的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而人的身体各部分也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两个整体即“大宇宙”和“小宇宙”,互为依存,互相感应。其三,在西方文化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其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中国文化则认为人道和天道相互作用,天道见于人事,人道见于天象。而且,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其四,自然成为人观照自身与慰藉灵魂的场所。如孔子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说。庄子眼中自然是最纯真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www.xing528.com)

从根本上说,中国文化是这样一种策略:在协调天人关系的前提下,遵从自然的普遍规律,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将自然改造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