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真实内心:口头禅背后的世界

揭示真实内心:口头禅背后的世界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口头禅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情绪、一种心态,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4.“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说这种口头语的人自我防卫本能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把这样的话作为口头禅的人总是专注于一种想法和一件事情,诚实、有责任感,因而受人信赖。18.“管他呢,让别人说去吧”这类人表面上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有独来独往的个性,实际上只是把他们搁得更深,没有表露真实心迹而已。

揭示真实内心:口头禅背后的世界

从口头禅可以非常快速地了解他人。这是因为口头语言是说话习惯的一部分,它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就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话语风格。从另一角度来看,口头语言带有很深的性格印记。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他的口头禅,就像每个人都有他的习惯性动作一样。这种习惯性动作或语言,自己很难留意到,但别人却会清晰地感觉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口头禅是人内心中对事物的一种看法,是外界的信息经过内心的心理加工,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语言反应模式,以至于出现类似的情形时,它就会脱口而出。口头禅作为一种下意识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一个人。因为口头禅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情绪、一种心态,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

下面是我们一些常见的口头禅:

1.“果然”

在对话过程中,连续使用“果然”,这类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考虑他人的想法,有时候甚至坠入自以为是的境地,在做事时更多强调个人的主张。

2.“其实”

经常使用“其实”的人,这类人多性格倔强,甚至还会有一些自负的倾向,他们通常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社交中的焦点,期望能够引起他人更多的注意力。

3.“听说、据说、听人讲”

这种人所以用此类口头语,是一种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心理形成的。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语。在办事过程中,他们会为自己时刻准备着台阶,有时也会被很矛盾的心理困扰。

4.“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说这种口头语的人自我防卫本能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很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此类口语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从事政治的人多有这类口头语,他们用这类口头语隐藏了自己的真心。

5.“但是、不过”

这类人的思考能力较强。当他们讲话时,脑子里还会浮现对话来过滤求证,正所谓“能言善辩”、“头脑敏锐”。但这类人多少有些任性,总是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但是”语显示了其温和的特点,它显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从事公共关系的人常有这类口头语,因为它的委婉意味,不致令人有冷淡感。

6.“啊、呀、这个、那个、嗯”

常用这些连词和语气词的人通常是词汇少或是思维慢。他们的话不能有条理地进行,因此在说话时利用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的习惯。因此,这种口头语的人,反应是较迟钝或是比较有城府的,当然也会有比较骄傲的。官员或公务员爱用这种口头语,因怕说错话,需有间歇来思考。这种人的内心往往很孤独。

7.“还有、另外”

爱说“还有”、“另外”,频繁地转换话题的人好奇心强,喜欢插手各种各样的事情,不会为一件事所局限。他们思维敏捷,头脑灵活,但容易厌倦,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做事不能持久。另一方面,由于脑子转得很快,他们不会被传统观念常识束缚,总是富有创意,敢想敢做。

8.“总而言之”

这种话多出自完美主义者、好说教的人之口。另外,如果不断重复结论,不是特别执著,就是对对方不信任,总是担心自己的意图没有被正确传达,所以变得爱唠叨,不能放手把工作交给别人,事必躬亲,说话啰嗦教训人。

9.“因此,所以说”

“因此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提出反对意见时经常使用。说明他已经厌倦了反复说明同一件事,同时还隐藏着想封死其他人意见的企图。这种人支配欲强,以聪明人自居,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10.“我知道”

孔子的弟子颜回能“闻一而知十”,可以说是少见的智慧型人物。这种人不但聪明,而且反应奇快,他们只要听到对方的第一句话,就知道下面会是些什么话。普通人都是“闻一知一”的,如果你谈话的对手表现出“闻一知十”的反应,就是不愿意再听下去的表示,他无法做出明确表示拒绝的态度。

11.“对啊、是啊”

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喜欢别人逆着自己的意思行事,所以就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嘴边挂着“对啊”,表面是一团和气,人际关系也不错,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心里话。他们是以“对啊”来迎合别人,暗地里却在为自己的利益而精打细算。

“是啊”在赞同对方的意见时常说,如果说的同时还深深点头,就是真心赞同,否则,就只是一个姿态。重复两次以上的话,可能只是在敷衍对方,实际上根本就没理解。

12.“所以我不是说了嘛”

这种话的意思是:“我怎么提醒也不听,结果成了这样了。”把这样的话作为口头禅的人总是专注于一种想法和一件事情,诚实、有责任感,因而受人信赖。但他们性情顽固,说话唠叨,缺乏变通。“所以我不是说了N遍了嘛”已经成了口头禅的人,给人以强加于人和施恩图报的印象

13.“不”

观察资料表明,女性在心理上是愿意的,但是嘴上却常常说“不”。很喜欢说“不”的女性往往女人味十足。说“不”是女性温柔的表现。她们的心其实是很软的。她们对丈夫或恋人就是这样,嘴巴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懒得管他”,其实却是非常想管他。(www.xing528.com)

14.“尽管如此”

这种人虽然给人以先承认对方的理由才进行有节制的反驳的印象,但言语中却隐藏着通过扰乱对方的思维达到自己目的的想法。

15.光说自己的事

不管说什么,老是引到“我……”、“我家……”上来的人爱显示,自我意识过强,爱慕虚荣,不处于话题的中心就不甘心,总是企图强化自己的存在。

16.“就算是……差不多”

在年轻人中间常用的“暖昧词语”的一种。当他们失败的时候不想受到责备时,就用这种话推托搪塞。

17.“反正”

这是一种处事悲观,消极被动的态度,“反正我不行”,“干了也没有用”。总是用否定的语气,采取行动前就绝望并放弃努力。

18.“管他呢,让别人说去吧”

这类人表面上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有独来独往的个性,实际上只是把他们搁得更深,没有表露真实心迹而已。他们的话并非为对方而发,而是在讲给自己听。他们把愤怒、憎恶等情绪隐藏在内心深处,但又恐被对方发觉,因而为掩饰起见,便频频说出“让别人去说吧”这类话来。

19.“我只对你说过”

有的人常会说:“你可别对别人说哟,这话我只对你讲过。”事实上他可能用同样的口气向其他人说同样的话。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心里有一股把某件秘密告诉任何的人冲动。这表明他觉得自己一人承担秘密负荷过重,因此想向他人泄露以减轻负担。而且这样的人具有一种希望向对方炫耀自己知悉他人所不知的秘密的心理倾向。

20.“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这种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因此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他们会十分在意对方对自己所陈述事件的评价,所以一再强调事情的真实性,更多希望的是自己在团体中可以被认可,并得到很多朋友的信赖。

21.“应该、必须、必定会、一定要”

常这样说的人自信心极强,为人冷静,做事情显得很理智,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另一方面,“应该”说得过多时,反而表现出其动摇的心理。一般说来,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易有此类口头语。

22.经常使用流行词汇和网络语言

这类人大多热衷于夸夸其谈,处世喜欢随大流,他们的独立意识不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

23.经常在话语中夹杂外语的人

这类人多具有较强的虚荣心,在社交过程中更多的是喜欢卖弄和夸耀自己,甚至刻意寻找各种表现机会,以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24.“我个人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

经常使用这类词语的人,大多较为和蔼可亲,待人接物时也能做到客观理智,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并进行认真地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这类人一般不会独断专行,能够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25.“我早就知道了”

经常使用这个词语的人,实质上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生活的主角。在交谈中,他们大多不会静下心来仔细倾听他人的谈话内容,你更不要指望这类人能够成为一个热心听众了。

26.大量使用专业词汇,高难度词汇

开口闭口就是艰深的专业词汇、高难度的外语单词的人,容易被当成有教养、有智慧、非常自信的人。但其实正好相反,这正是不自信的人常有的表现。这类人不愿意让人察觉他们没有自信,因而特意选用了高深的词汇,强烈希望被别人看成是知识分子,可以说是自卑感很强的那一类人。专门引用专业书籍内容的人,好像也没什么自己独特的见解。事实上,他们只是那种用语言遮掩自己弱点的人。他们这样做无非是加强说话的分量,同时也表示自己的见多识广,以抬高身份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你不难发现某些口头语出现频率极高的人,大多办事不干练,意志也不够坚强。有些人说话时没有口头语,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有过,可能以前有,但后来逐渐改掉了,这也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意志,说话讲究简洁、流畅。

当然,在日常生活当中有的人的口头禅还是很难听的,例如“他妈的”、“烦死了”等。这些语言暴露了谈话者素质太差、地位低、没教养等。由于说话者已经习惯了这些口头禅,自己没有多大感觉,可是对于听话者,必然会因口头禅而感到厌烦。

如果你想从口头语上更多地观察别人,从而非常自如地驾驭你的对手,那么你就要在与对手打交道的过程中花费心思,仔细认真地揣摩,时时刻刻地回味分析。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能迅速地从对手的口头语上了解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