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思维与行动的紧密关联

构建思维与行动的紧密关联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老师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思维与行动的关联,因此会不断地提示学生该怎么用大脑指挥自己的行动。为强化这种思维的形成,教学过程中老师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一段能“管”几段内容?而对这两个段落,教师所给的提示,其实是告诉学生:阅读思维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瞻前顾后”,才能看到全局!这样的阅读指导,给学生的是处理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而不是一个需要记住的机械的答案。

构建思维与行动的紧密关联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不是读完了、理解清楚了这篇文章,而是在阅读具体文章的过程中建立阅读思维。只有搞清楚了该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去做事,阅读这件事才能做得得心应手,也才能应对各种不同的陌生文本。

冯老师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思维与行动的关联,因此会不断地提示学生该怎么用大脑指挥自己的行动。

比如:在理解段落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这样的关注点:这一段在讲什么、前后文在讲什么、整篇文章在讲什么。这才是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抱持的思维方式。

为强化这种思维的形成,教学过程中老师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一段能“管”几段内容?这一段和上一段是什么关系?你看看这句话能“管”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一伙”的?……有时,老师也鼓励学生:你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善于勾连其他段落,很好!你能联系前文来思考问题,很有全局意识!……

有时,学生看到后面可能就忘记了前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关注那些能够领起内容的句子,还要关注相隔较远的段落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文本的宏观结构有所认识。

比如引导学生关注第⑥段和第⑨段的关系:

⑥倒不是因为我天性善良,更多的是不安全感使然。这种不安全感包括两方面,一是我担心将来会在社会新闻里看到这个孩子。

……

⑨这是第一个层面上的不安全感,还有更深层面的,是我从这个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

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关注这样的关系明确内容之间的联系:我帮小男孩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从这个孩子身上想到自己。

而对这两个段落,教师所给的提示,其实是告诉学生:阅读思维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瞻前顾后”,才能看到全局!

再比如:(www.xing528.com)

⑩我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有可能输在终点线前,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刘姥姥进荣国府,各种穷形尽相,被黛玉、妙玉等人鄙视。然而,刘姥姥家从前是阔过的,贾家以后也会败落,刘姥姥身上有着贾府诸位的未来,只是当时他们看不见而已。宝钗则深知明天不可知,她暗中照顾邢夫人的侄女——贾家的穷亲戚邢岫烟。与其说是她心地善良,不如说她是在暗中救济那个可能的自己。

学生在仔细分析这一段的时候,曾误认为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部分是支撑中心句的内容,于是得出了并不明确的结论: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会不会变差,因此要……

可是品读推敲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教师此时递上一句话:“在这一段里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们不妨继续往下看,两段联系起来,你就能找到其中的逻辑关联了。”于是学生继续看第⑪段:

⑪在这个阶层不断翻滚的世间,只要还未到达终点,焉知自己不会落到社会的底层?在尚有余地时给自己造一个更好的“底”,如果下坠,也能被稳稳接住,让自己即使坠入逆境也能被善待。

联系起来,学生知道自己修改结论了:

我们也许会坠入逆境,因此要预先善待别人,让自己到时候也能被善待。

大家细看这两个阅读结论,就能看见读书的思维过程了。

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晰,整个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更加明确自己该怎么把学生不断地牵回到课程设置的方向上来。这得益于教师在做教学设计之前充分了解文本、充分预估学生、充分做好应对准备。

这样的阅读指导,给学生的是处理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而不是一个需要记住的机械的答案。思维决定行动,教师要塑造的是学生的大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